回上方

CET敦煌英語教學電子雜誌

  • 收藏文章
人氣指數:2241

英語教學科技列車,您搭上了嗎?
──用資訊科技升級英語教學

2003/10/20作者/林淑媛
  「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是近年教育改革實施的重要一環,電腦網路在教學上的實際應用,對於大部分英語教師們來說應該不陌生。鑒於電腦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上的應用已漸成趨勢,筆者提出個人經驗與非電腦專長的英語教師們分享,期能透過資訊科技的應用輔助,一同來提昇英語教學效能、實現英語教學目標。

教師自製教學系統

  在教科書未全面開放民間出版前,不少教師其實就已著手製作多媒體教材於教學上使用,以加深加廣學生學習、刺激學生學習興趣。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教師更可依專業自主,自選或自編教材,引進更多社會資源。而「教師資訊素養能力檢定」、「師師有網頁」政策的執行,更促使教師製作專屬的網站或自製教學系統......等。有了網路、電腦多媒體的輔助,自製教學系統的功能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好處更多,舉例如下:

  • 1.
貼近實際教學:教師本身最清楚教學需求,自行編製的內容也最貼近教學現場與教學習慣,彌補了坊間出版的教學光碟內容之不足。

  • 2.
電腦圖檔或動畫可取代傳統的教具、閃示卡、掛圖等,節省教學前置作業時間。(可參考英語加油站http://tweb.gges.tp.edu.tw/079/

  • 3.
線上教學讓學生在家也可以上英文課,並同時訓練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並可設計個別化與適性化的補救教學,讓學生依個別程度差異,自行調整學習步伐,在家複習與練習:

  • (1)
自編線上題庫:如單字、文法、聽力、翻譯等題庫,讓學生可以隨時下載練習並立即對答計分。
 
  • (2)
設計即時語音通訊,學生可在線上與教師對話或答問,加強英語聽力與口語能力。
 
  • (3)
可線上即時批閱學生的寫作練習。
 
  • (4)
上課的過程可用網路攝影機拍下來,讓學生在有電腦網路的地方就可以連線看教學影片補課或複習。
 

  • 4.
配合教學系統,讓學生利用電腦網路交作業:減少紙張、響應環保,且電腦記錄學生交件時間,利於保存檔案及成績統計;此外還可方便學生將資源整合應用與發表,並熟悉蒐集網路資料的方法,練習檔案管理。若使用PowerPoint做簡報交作業,則可取代傳統大字報或板書,另外,學生的優秀作品也可成為教材來源,藉此給學生高度肯定。

  • 5.
自製費用遠比委外費用低。

  操作電腦與應用網路,已是師生必備基本能力之一。其實自製教學系統並沒有想像中困難,一般非電腦專業養成的教師,即使對電腦操作生疏,只要學會「教師資訊素養能力檢定」的檢測項目:Word、Excel、Outlook Express、Internet Explorer、PowerPoint等基本的Office常用軟體,就足夠教師在自製教學系統靈活應用了。或者,英語教師們也可依個別專長,利用團隊分工合作的方法與電腦專任老師一起合作設計;或是先自行編輯教材,再委交電腦專任老師完成多媒體版本,如教學光碟、CD等,讓使用者不必費時費力,就可以直接輕鬆操作網路教學系統或影音設備......等,以上皆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可行之路。

多媒體應用結合英語教學實例

  英語科教學可採用的多媒體應用活動可說是琳瑯滿目,以下舉一教學實例提供老師們參考。

  ◎英語短文寫作練習:

  • 一、
寫作方式:學生配合數位照片,以「看圖說話」的方式用電腦打字寫作文,再將作業傳給老師。

  • 二、
單元名稱:In my________。

  • 三、
配合課文:部編本國中英語第一冊第十課。

  • 四、
上課地點:班級教室、電腦教室。

  • 五、
先備活動:總複習該冊所有關於「位置」的句型,如介系詞的用法、There is / There are等句型。

  • 六、
上課時數:共三節課,各45分鐘(總計135分鐘)。

  • 1.
第一節:

  • (1)
複習句型:There is / are~,以及表示地方的介系詞(in, on, at, under......)
 
  • (2)
向學生介紹此課程活動:

  • A.
電腦繪圖或用數位相機拍攝家中客廳、自己房間或其他景物,再用英語短文介紹圖片或照片內的景物擺設。(如圖一)



圖一:用數位相機拍攝家中客廳,結合寫作。
台北市興雅國中112班吳函霓(2002)

  • B.
目的與過程:學習英文寫作與作品發表的統整能力,包括如何寫作、圖片插入技巧、擷取網路圖片資料及如何上台發表等。

  • C.
可使用的電腦軟體:Word、Flash、PhotoImpact、PowerPoint、小畫家……等,能使作品圖文並茂者皆可。

  • D.
評分方式說明:內容用心40%、文法正確30%、技巧應用30%。

  • (3)
學生試擬作品:學生思考主題、草擬大綱後,由老師提供範例給學生參考。

  • 2.
第二節:電腦教室實作。

  • (1)
請學生依自己熟悉的電腦文書處理方式打一篇文章,字數約120字。
 
  • (2)
請學生將自製或找來的圖檔插入文章內,並做適當的版面編排。
 
  • (3)
作品完成後寄到老師的電子信箱,或交磁碟片、光碟片。老師可定交件時間一週為限。
 

  • 3.
第三節:成品觀摩、學生上台發表作品。(如圖二)



圖二:結合攝影機、影像擷取軟體,英語口述發表。
台北市興雅國中112班郭俐妤(2002)

  • (1)
在普通教室,請學生架好單槍投影機(因本校班班有電腦、銀幕,只要借單槍投影機即可,學生已會自己安裝妥當。老師也可將學生帶至電腦教室,利用廣播系統放映)。
 
  • (2)
教師任意指定學生上台發表,同時請下一位學生準備(因上課前學生作品已存入老師的電腦,老師亦可e-mail回覆請學生修正,再擇日發表)。
 
  • (3)
每人以三分鐘簡述作品理念、場景介紹等,如以英語發表另再加分。
 
  • (4)
教師總結後,要求學生一週內將定稿e-mail或交磁片、光碟給老師。

  • 七、
建議與注意事項:

  • 1.
下學期筆者則以「時間」為主題,要求學生做一天生活的介紹,但要搭配電腦教師所教的進度運用網頁製作軟體來創作。如此一來,減小了檔案容量、方便將檔案上傳至教師網頁裡,同時也可豐富「班班有網頁」的內容,可說是一舉數得。

  • 2.
因學生的文法錯誤仍在,發表結束時再把學生最常犯的文法句子挑出來,列表與全班檢討(但不列出名字。切勿在學生發表當中糾正學生錯誤,以免干擾其學習興致)。

  • 3.
在學生交件前,老師一定要施予「網路倫理」的機會教育,如:提醒學生要先將電腦掃毒,讓網路病毒的傷害減到最低,及引用資料要註名來源出處、尊重智慧財產權等。這些都是資訊教育的必備常識。

本末倒置的反思

  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是要求每位老師教電腦嗎?千萬別誤解了!若是如此,則嚴重踐踏各科教師的專業,也損及學生的受教品質。然而,這也是目前「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訴求下所突顯出來的偏執現象,特別是年輕一輩的教師過於著重電腦多媒體技巧,而輕忽教學本質的情況。英語教師的專業在於英語教學,所以一定要清楚英語教學的目標,妥善規劃「英語教學」課程,適當運用活動設計與輔助教材(teaching aids),切莫為了呈現多媒體作品而本末倒置了。

  我們知道,電腦輔助教學雖然帶來很多方便,但卻不是萬能的。比如說,電腦程式就算被設計得再完美、資料庫再怎麼龐大,還是有可能組不出「She is a handsome girl.」 (Emma, Jane Austin)如此洗鍊而饒富玩味的句子。再者,據國內外大專院校線上批閱作文的英語老師反應,一篇人工十分鐘可以改好的作文,在電腦系統上可能要跑兩小時,這是因為一個句子往往可以有許多種寫法,而電腦系統卻無法辨識。

  另一方面,語言的學習,特別是發音時嘴型的示範與模仿、非語言性交際(none-verbal communication)的肢體動作表達,都是需要真人演示的,即使網路或光碟教學內容中有很多有趣的卡通動畫,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但仍不足以取代教師親自演示的效果。所以,雖說科技日新月異,但並非教學萬靈丹,各領域的專業素養與教學目標,仍是無法全然由電腦取代的。

  目前支援英語教學的軟硬體設備琳瑯滿目,但以台北市國中的實施為例,據筆者觀察,仍有一些問題待改進:

  • 一、
網路視訊教學時,如果因電腦系統老舊,傳輸速度太慢,聲音早於影像呈現,就不利英語發音教學。礙於法令限制,學校電腦總是趕不上實際需求,這也就是為何教育科技系統化教學理念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

  • 二、
即使網路學習較教學光碟優,也因收費高,而無法普及到每一位學生家中。除非像台北市教育局「SARS居家學習網」與中華電信合作免費提供學生下載觀看,一般採用會員收費制的私人網站,就無法如此優惠學子。

  • 三、
在聽力測驗的設計上,有的聽力填答方式需要逐一輸入字母,而不是移動滑鼠就可點選選擇題答案,這樣反而干擾聽力反應。聽力測驗目的是在測驗學生聽力,而非打字能力。

  • 四、
很多坊間聲光效果炫麗的教學光碟或線上學習,多缺乏專業科目教師的投入,導致教材內容貧乏或無法貼切運用於教學現場。建議設計者應多與教學專業人員合作,經常更新題庫與教學資料,才有測驗與教學的意義。

結語

  拜科技進步之賜,英語教學已較往日更活潑創新許多,學習英語也不受時空限制,時時處處可學。但是,語言是人際互動的產物,教師引導學生語言的訓練仍有不可被取代的地位。資訊科技融入英語教學的意義就在於透過個別專業相互合作,讓科技提升英語教學效能、英語教學需求刺激相關科技資訊進步,更重要的是,師生們也因此能逐步落實統整學習、展現多元智慧,具體實現九年一貫所提倡的十大基本能力之「運用科技與資訊」、「表達溝通與分享」、與「主動探索與研究」。


  「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是近年教育改革實施的重要一環,電腦網路在教學上的實際應用,對於大部分英語教師們來說應該不陌生。鑒於電腦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上的應用已漸成趨勢,筆者提出個人經驗與非電腦專長的英語教師們分享,期能透過資訊科技的應用輔助,一同來提昇英語教學效能、實現英語教學目標。

教師自製教學系統

  在教科書未全面開放民間出版前,不少教師其實就已著手製作多媒體教材於教學上使用,以加深加廣學生學習、刺激學生學習興趣。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教師更可依專業自主,自選或自編教材,引進更多社會資源。而「教師資訊素養能力檢定」、「師師有網頁」政策的執行,更促使教師製作專屬的網站或自製教學系統......等。有了網路、電腦多媒體的輔助,自製教學系統的功能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好處更多,舉例如下:

  • 1.
貼近實際教學:教師本身最清楚教學需求,自行編製的內容也最貼近教學現場與教學習慣,彌補了坊間出版的教學光碟內容之不足。

  • 2.
電腦圖檔或動畫可取代傳統的教具、閃示卡、掛圖等,節省教學前置作業時間。(可參考英語加油站http://tweb.gges.tp.edu.tw/079/

  • 3.
線上教學讓學生在家也可以上英文課,並同時訓練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並可設計個別化與適性化的補救教學,讓學生依個別程度差異,自行調整學習步伐,在家複習與練習:

  • (1)
自編線上題庫:如單字、文法、聽力、翻譯等題庫,讓學生可以隨時下載練習並立即對答計分。
 
  • (2)
設計即時語音通訊,學生可在線上與教師對話或答問,加強英語聽力與口語能力。
 
  • (3)
可線上即時批閱學生的寫作練習。
 
  • (4)
上課的過程可用網路攝影機拍下來,讓學生在有電腦網路的地方就可以連線看教學影片補課或複習。
 

  • 4.
配合教學系統,讓學生利用電腦網路交作業:減少紙張、響應環保,且電腦記錄學生交件時間,利於保存檔案及成績統計;此外還可方便學生將資源整合應用與發表,並熟悉蒐集網路資料的方法,練習檔案管理。若使用PowerPoint做簡報交作業,則可取代傳統大字報或板書,另外,學生的優秀作品也可成為教材來源,藉此給學生高度肯定。

  • 5.
自製費用遠比委外費用低。

  操作電腦與應用網路,已是師生必備基本能力之一。其實自製教學系統並沒有想像中困難,一般非電腦專業養成的教師,即使對電腦操作生疏,只要學會「教師資訊素養能力檢定」的檢測項目:Word、Excel、Outlook Express、Internet Explorer、PowerPoint等基本的Office常用軟體,就足夠教師在自製教學系統靈活應用了。或者,英語教師們也可依個別專長,利用團隊分工合作的方法與電腦專任老師一起合作設計;或是先自行編輯教材,再委交電腦專任老師完成多媒體版本,如教學光碟、CD等,讓使用者不必費時費力,就可以直接輕鬆操作網路教學系統或影音設備......等,以上皆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可行之路。

多媒體應用結合英語教學實例

  英語科教學可採用的多媒體應用活動可說是琳瑯滿目,以下舉一教學實例提供老師們參考。

  ◎英語短文寫作練習:

  • 一、
寫作方式:學生配合數位照片,以「看圖說話」的方式用電腦打字寫作文,再將作業傳給老師。

  • 二、
單元名稱:In my________。

  • 三、
配合課文:部編本國中英語第一冊第十課。

  • 四、
上課地點:班級教室、電腦教室。

  • 五、
先備活動:總複習該冊所有關於「位置」的句型,如介系詞的用法、There is / There are等句型。

  • 六、
上課時數:共三節課,各45分鐘(總計135分鐘)。

  • 1.
第一節:

  • (1)
複習句型:There is / are~,以及表示地方的介系詞(in, on, at, under......)
 
  • (2)
向學生介紹此課程活動:

  • A.
電腦繪圖或用數位相機拍攝家中客廳、自己房間或其他景物,再用英語短文介紹圖片或照片內的景物擺設。(如圖一)



圖一:用數位相機拍攝家中客廳,結合寫作。
台北市興雅國中112班吳函霓(2002)

  • B.
目的與過程:學習英文寫作與作品發表的統整能力,包括如何寫作、圖片插入技巧、擷取網路圖片資料及如何上台發表等。

  • C.
可使用的電腦軟體:Word、Flash、PhotoImpact、PowerPoint、小畫家……等,能使作品圖文並茂者皆可。

  • D.
評分方式說明:內容用心40%、文法正確30%、技巧應用30%。

  • (3)
學生試擬作品:學生思考主題、草擬大綱後,由老師提供範例給學生參考。

  • 2.
第二節:電腦教室實作。

  • (1)
請學生依自己熟悉的電腦文書處理方式打一篇文章,字數約120字。
 
  • (2)
請學生將自製或找來的圖檔插入文章內,並做適當的版面編排。
 
  • (3)
作品完成後寄到老師的電子信箱,或交磁碟片、光碟片。老師可定交件時間一週為限。
 

  • 3.
第三節:成品觀摩、學生上台發表作品。(如圖二)



圖二:結合攝影機、影像擷取軟體,英語口述發表。
台北市興雅國中112班郭俐妤(2002)

  • (1)
在普通教室,請學生架好單槍投影機(因本校班班有電腦、銀幕,只要借單槍投影機即可,學生已會自己安裝妥當。老師也可將學生帶至電腦教室,利用廣播系統放映)。
 
  • (2)
教師任意指定學生上台發表,同時請下一位學生準備(因上課前學生作品已存入老師的電腦,老師亦可e-mail回覆請學生修正,再擇日發表)。
 
  • (3)
每人以三分鐘簡述作品理念、場景介紹等,如以英語發表另再加分。
 
  • (4)
教師總結後,要求學生一週內將定稿e-mail或交磁片、光碟給老師。

  • 七、
建議與注意事項:

  • 1.
下學期筆者則以「時間」為主題,要求學生做一天生活的介紹,但要搭配電腦教師所教的進度運用網頁製作軟體來創作。如此一來,減小了檔案容量、方便將檔案上傳至教師網頁裡,同時也可豐富「班班有網頁」的內容,可說是一舉數得。

  • 2.
因學生的文法錯誤仍在,發表結束時再把學生最常犯的文法句子挑出來,列表與全班檢討(但不列出名字。切勿在學生發表當中糾正學生錯誤,以免干擾其學習興致)。

  • 3.
在學生交件前,老師一定要施予「網路倫理」的機會教育,如:提醒學生要先將電腦掃毒,讓網路病毒的傷害減到最低,及引用資料要註名來源出處、尊重智慧財產權等。這些都是資訊教育的必備常識。

本末倒置的反思

  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是要求每位老師教電腦嗎?千萬別誤解了!若是如此,則嚴重踐踏各科教師的專業,也損及學生的受教品質。然而,這也是目前「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訴求下所突顯出來的偏執現象,特別是年輕一輩的教師過於著重電腦多媒體技巧,而輕忽教學本質的情況。英語教師的專業在於英語教學,所以一定要清楚英語教學的目標,妥善規劃「英語教學」課程,適當運用活動設計與輔助教材(teaching aids),切莫為了呈現多媒體作品而本末倒置了。

  我們知道,電腦輔助教學雖然帶來很多方便,但卻不是萬能的。比如說,電腦程式就算被設計得再完美、資料庫再怎麼龐大,還是有可能組不出「She is a handsome girl.」 (Emma, Jane Austin)如此洗鍊而饒富玩味的句子。再者,據國內外大專院校線上批閱作文的英語老師反應,一篇人工十分鐘可以改好的作文,在電腦系統上可能要跑兩小時,這是因為一個句子往往可以有許多種寫法,而電腦系統卻無法辨識。

  另一方面,語言的學習,特別是發音時嘴型的示範與模仿、非語言性交際(none-verbal communication)的肢體動作表達,都是需要真人演示的,即使網路或光碟教學內容中有很多有趣的卡通動畫,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但仍不足以取代教師親自演示的效果。所以,雖說科技日新月異,但並非教學萬靈丹,各領域的專業素養與教學目標,仍是無法全然由電腦取代的。

  目前支援英語教學的軟硬體設備琳瑯滿目,但以台北市國中的實施為例,據筆者觀察,仍有一些問題待改進:

  • 一、
網路視訊教學時,如果因電腦系統老舊,傳輸速度太慢,聲音早於影像呈現,就不利英語發音教學。礙於法令限制,學校電腦總是趕不上實際需求,這也就是為何教育科技系統化教學理念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

  • 二、
即使網路學習較教學光碟優,也因收費高,而無法普及到每一位學生家中。除非像台北市教育局「SARS居家學習網」與中華電信合作免費提供學生下載觀看,一般採用會員收費制的私人網站,就無法如此優惠學子。

  • 三、
在聽力測驗的設計上,有的聽力填答方式需要逐一輸入字母,而不是移動滑鼠就可點選選擇題答案,這樣反而干擾聽力反應。聽力測驗目的是在測驗學生聽力,而非打字能力。

  • 四、
很多坊間聲光效果炫麗的教學光碟或線上學習,多缺乏專業科目教師的投入,導致教材內容貧乏或無法貼切運用於教學現場。建議設計者應多與教學專業人員合作,經常更新題庫與教學資料,才有測驗與教學的意義。

結語

  拜科技進步之賜,英語教學已較往日更活潑創新許多,學習英語也不受時空限制,時時處處可學。但是,語言是人際互動的產物,教師引導學生語言的訓練仍有不可被取代的地位。資訊科技融入英語教學的意義就在於透過個別專業相互合作,讓科技提升英語教學效能、英語教學需求刺激相關科技資訊進步,更重要的是,師生們也因此能逐步落實統整學習、展現多元智慧,具體實現九年一貫所提倡的十大基本能力之「運用科技與資訊」、「表達溝通與分享」、與「主動探索與研究」。


延伸閱讀

  • 白琇寶(2001):智慧型互動式英語學習環境(Intelligent Web-based Interactive Language Learning,IWILL)。台北市第二屆教育行動研究成果發表會高中組作品集。台北市教育局編。
  • 林淑媛(2001):資訊科技融入英語教學之現狀與改進方向。台北市第二屆教育行動研究成果發表會國中組作品集。29—48。台北市教育局編。
  • 林淑媛(2002a):英語e點靈——資訊科技輕鬆融入英語教學。台北市第三屆教育行動研究成果發表會國中組作品集。156—174。台北市教育局編。
  • 林淑媛(2002b):英語科主題式統整課程設計方向。台北市第三屆教育行動研究成果發表會國中組作品集。22—42。台北市教育局編。
  •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教育部編。
  • 陳明終(2000):多元評量面面觀。發表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主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國際學術研討會。
  • 戴維揚(2001):多元智慧與英語教學。歐用生、莊梅枝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61—79。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 Anglin, G. J.(1991).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Libraries Unlimited, Inc.
  • Branson, R. K. (1987). Why the school can`t improve: The upper-limit hypothesis.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10(4), 15-26.
  • Cuban, L. (1988). A fundamental puzzle of school reform. Phi Delta Kappan, 69, 341-344.
  • Gardner, H. (1993).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 York: BasicBooks.
  • Lazear, D. (1999). Multiple Intelligence Approaches to Assessment. Arizona : Zephyr Press.
  • Nunan, David. (1988a). 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林淑媛
  • 現任台北市興雅國中英語科教師
  • 台北市英語科輔導團團員
  •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英語科深耕種子教師、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
  • 榮獲台北市第二屆(2001)、第三屆(2002)教師行動研究,九年一貫博覽會課程設計等多項獎勵
  • 個人網頁:http://163.21.42.19/che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