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
派教師參加許多大大小小的訓練課程,但似乎跟自己的學校沒有「正關聯」,看不出師訓對教學風格或強化經營特色有什麼幫助。 |
|
|
【原因】 |
外部舉辦的訓練課程,看似講師很棒,課程很精彩,於是管理者就會派教師們參訓。但管理者往往會忘記思考,適合學校的營運「競爭特色」或 「教學優勢」是什麼?以及內部教師需要哪些訓練才可以符合機構特色?然後才根據以上兩點去選課、派師和訓練;換句話說,管理者需要先評估現階段最重要且最緊急的訓練需求後,再派師參訓。如果管理者沒有按照這個概念派師參訓,就猶如「楚國在南邊,卻往北邊走」,結果是什麼?越努力走越達不到目標,例如:若機構中教師的教學品質和能力已經達到水準,家長詬病的是教師輔導力不足或成效欠佳,學生成績無法提升,此時,最需要強化的是教師輔導時的熱忱、知識和技巧,但教師卻一直被派去參加各種教學法研習,結果就是「優者恆優」、「劣者恆劣」,當然無法在學生輔導上獲得改善。萬一您的機構最重視的是輔導口碑,那當然遑論能靠不合乎需求的師訓達成強化競爭特色的目標了。 |
|
|
【解方】 |
每一家補習機構都有其地域性的特色和競爭優勢,您可以想想,別人為什麼會選擇您這一家?因此,所有的教職員都必須具備「展現此項特色」的功力,管理者需要盤點內部教職員的能力是否符合,若非,則要針對這些項目進行職能補強,才更能彰顯機構優勢並強化競爭差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