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諮商融入英語課堂活動
|
|
教師可參考以下建議,於課堂規劃下列活動,嘗試將諮商融入英語教學,為學生提供諮商式的閱讀學習。 |
|
活動一:定位英語學習者的學習策略 |
|
根據閱讀引導式問題(Brown, Danvers, & Doran, 2016)的觀點,由預讀問題 (Pre-reading questions)引導學習焦點,如此一來,學生對於預讀問題的回應,不只是課堂講解重點,亦為諮商的依據(參見「閱讀教材」)。 |
|
活動二:分析學習評量 |
|
分析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模式(參見「數據統計分析和討論」),藉由數值了解學習者英語閱讀習慣及強弱項,不同於以往學期總成績對於教師的意義。 |
|
活動三:安排諮商 |
|
教師從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專業的解讀數據(參見「數據統計分析和討論」與本專文四之三的「上述的問題一定要解決嗎?」),協助同學認識自己的英語學習狀況,給予學習建議,建構未來英語力。 |
|
接下來我將與讀者分享如何於課堂中實作活動,並說明必備的教學研究工具。 |
|
研究動機
|
|
跨領域研究已經證實,諮商融入教學可提升學習能力(Edwards, Thornton, & Holiday-Driver, 2010; Rupani, Haughey, & Cooper, 2012; Sink, 2008),臺灣研究者則進一步把諮商融入英語為了解外語學習的動機和價值(林瓊瑤,2002;羅幼瓊、林清文,2009),這些研究關注的對象是小學生及中學生。然而大學生的學習環境較為自主,與之前的學習不一樣,本研究探討諮商融入大學生英語閱讀,另運用診斷測驗,協助判定學習者的優勢和可精進的空間,並給予學習建議 (Bachman & Palmer, 2010),進一步針對英語閱讀進行更直接的學科諮商。以下採用行動研究(Henning, Stone, & Kelly, 2009),記錄課堂所觀察,藉由統計分析數據,解讀不同類型的閱讀學習行為模式。 |
|
參與者背景
|
|
參與此次課堂活動為151位非英語系大學生,其中男生 72位,女生79位,皆為英語為外語的學習者。包括理工學院 40位,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33位,管理學院 32位,花師教育學院 25位,藝術學院 11位,原住民民族學院 5位,和環境學院 5位。筆者曾針對此群學習者發出問卷,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表達欲參加閱讀諮商活動,此高參與度意味著,對於學生而言,諮商融入英語教學有其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