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EAM English ✕ 門兌讀素養力
跨科知能齊步走
▌本系列讀本由 Teachers Created Materials 出版社與美國史密斯森研究協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攜手打造,共分為六個級數(Grade K~5)。結合 STEAM 教育精神與跨學科領域主題,透過程度分級的閱讀內容及手作實驗,培養新世代學習者的創意思維、設計能力及人文關懷力。
▌每本讀本皆涵蓋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及數學(Mathematics)五大元素,訓練閱讀力的同時,更全方面提升 STEAM 知能。
▌STEAM Challenge 活動,以「確認問題→研究與思考→設計與執行→測試與改善→反思與分享」的步驟,訓練問題解決能力。
▌提供單書版及 6-Pack 版。讀本後附重要詞彙表、索引及職涯規畫建議。6-Pack 版提供教師手冊及同品項讀本6入,教師手冊含完整教案、活動準備材料提點、學習單、評量及解答。
CEFR: A1-B1
↘讀本涵蓋完整STEAM學科知識,且提供清楚標示。
↘STEAM Challenge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Career Advice提供STEAM領域工作者的職涯規劃建議。
【STEAM/ 兒童知識探索叢書】Smithsonian STEAM Readers
作者:嘎咕的繪本探險
STEAM是什麼?是說從吾兒出生就常聽到但是一直沒有好好研究。就是一種知道應該要了解但是又不知從何開始這種感覺....
這次剛好有機會接觸到Smithsonian STEAM Readers這系列書籍,我覺得對於想要能輕鬆又全面引導小朋友接觸各領域概念、知識的父母是一套相當不錯的選擇。
「STEAM是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and Mathematics的縮寫。概念上是要將這幾個領域的知識相輔相成,讓小朋友能在跨領域的概念下思考、解決問題。」
要說用簡單的幾句話形容STEAM教育,我應該會說「多元領域、整合理解、融會貫通」這種感覺吧(有點老派就是)。
以媽媽的角度解讀,就是盡可能要讓小朋友多接觸、多了解、多嘗試各種不同領域這樣。但說老實話,學術有專攻、時間也很有限,實在很難每一個領域都面面俱到。這時候這種多元學習的書籍真的是很方便就是。
Smithsonian STEAM Readers分成六個等級從Grade K, 1-5,每個等級約有15本,分級越高段落長度及字彙量都隨之增加。主題很多元就是自然、生活、藝術、科學、交通工具、製造等等。
以英文學習的角度來說,我覺得「GradeK/1/2大概適合幼稚園到國小中年級」,「Grade3/4/5就比較適合國小中高年級或之後」了。
但是這是以現在小朋友的英文程度拉,是說後面幾個分級大概是媽媽我國中時候才接觸到的程度就是。下面由淺到深各個等級都介紹一本給大家參考看看~
這本內容很輕鬆有趣,主要是介紹蠟筆的製造過程。從溶蠟、將蠟倒入模具、乾燥、取出、包裝到最後的販售這樣。一開始選的時候覺得吾兒應該會喜歡,果不其然一回家就直接挑了這本叫我念,媽媽得意!
這系列很適合幼兒園的小小孩,每頁大概兩句簡短的英文句子,頁數不多架構清楚,主題也多從小小孩會接觸到的內容出發。初階英文的共讀的話邊讀邊講中文也可以一起輕鬆看完沒壓力!
/Grade 1/ Smithsonian STEAM Readers 1: Studying Snowflakes
這本則是媽媽我相當喜歡的主題「雪」,從雪的生成、特性、種類等等進行介紹。裡面有很多雪結晶的照片,真的很美~其中還提到每個雪花都是獨一無而的,形狀大概可以分成39種類別,相當有趣!
是說下個月預計要帶吾兒去玩雪,想說是個好機會可以看看這本!!然後到這個等級跟之前不一樣,開始是以小段落的方式介紹。但是從這系列開始吾兒比較無法自己看所以都是媽媽一起共讀,所以就沒有吾兒的照片啦XD
/Grade 2/ Smithsonian STEAM Readers 2: Staying Dry
原本看到主題實在想不到會介紹什麼有趣的,但這本應該是這六本裡最令我驚豔的一本。
一開始介紹雨天,從我們平常會看到的氣象預報開始,再來是水循環的概念(好懷念),還有為什麼人必須身體保持乾燥(為了維持體溫)。後面兩部分是最吸引我的,一個是自然界的生物有怎樣的機制避免自己被淋濕、還有人類因為為了避免被淋濕所做的各種發明。
像是鱷魚的身上有角蛋白(Keratin)所以是防水的,就跟人的指甲一樣。科學家參考荷花葉片的構造來設計防水的材質表面。是不是越聽越有趣!
.........欲知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選這裡前往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