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封閉世界到無限宇宙:近代科學與哲學的宇宙觀革命
十六、十七世紀的科學與哲學革命,永遠改變了人類的宇宙觀,
也永遠改變了人類對自己在宇宙所居位置的看法。
「一部十七世紀思想研究的重要作品。」────湯瑪斯.孔恩(Thomas Kuhn)
◆◆◆ 中山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 陳瑞麟專文導讀 ◆◆◆
本書是科學史經典名著,作者為科學思想史學派創始人亞歷山大.夸黑。書中描述,十六、十七世紀的人類心靈,遭遇了一場深度的革命;它改變了我們的思考架構和模式,古代那個秩序井然的封閉世界(cosmos)最終變成了均一的無限宇宙(universe),價值世界也與事實世界完全分離開來。而希臘與中世紀天文學的地球中心宇宙,亦被現代天文學的無中心宇宙所取代。近代科學與近代哲學既是這場革命的根源,也是它的成果。
夸黑首次提出「科學革命」一詞,以人類的宇宙觀及人類於宇宙所居位置的轉變來詮釋這場革命,並揭露其對現代世界的深刻影響。他所揭示的新的科學史研究方法,以哲學導向來研究科學思想的發展,不僅扭轉了原先薩頓百科全書式的大綜論,更奠基了科學史研究的地位及重要性;夸黑及其科學思想史學派所描繪的「科學革命」,已然成為當今社會大眾理解的科學發展輪廓。
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曾任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理事長。長期耕耘於科學哲學、科技與社會、自然哲學與科學史等領域。著有《科學理論版本的結構與發展》(臺大出版中心,2004)、《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群學,2010)、《認知與評價:科學理論與實驗的動力學》(臺大出版中心,2012)、《科學哲學:假設的推理》(五南,2014)等。
張樂霖
崇右企專企管科畢業,東吳大學哲學系畢業,東吳大學哲學研究所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