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的三大思辨:懲罰是什麼?為何要懲罰?懲罰的是誰?
懲罰的三大思辨:懲罰是什麼?為何要懲罰?懲罰的是誰?
懲罰是正義還是暴力?
懲罰是什麼?是折磨還是必要之惡?為何要懲罰?為了修正罪惡還是報復罪犯?懲罰的是誰?是罪犯還是應該被懲罰的人?
2019年法國紅十字會研究獎得主迪迪耶‧法尚(Didier Fassin),在道德經濟方面的研究,以及針對國際人權分析、消弭貧窮對策,以及移民與安置對策等方面屢有創新觀點,本書是其震撼世界之最新力作。
自二十世紀末期以來,許多國家逐漸走向鎮壓主義,法令日趨嚴厲,法官也越來越缺乏彈性,而這和違法及犯罪行為並沒有直接相關。迪迪耶‧法尚同時採用系譜學和人類學方法,從懲處的基礎本身出發,試圖釐清在當前世界中,「懲處」這件事所要面臨的挑戰。
懲罰是什麼?為何要懲罰?懲罰的是誰?透過這三項問題,法尚以道德哲學與司法理論展開了批判式的對話。透過不同的歷史和國家背景窮盡說明,他特別證明了對犯罪的回應並不總是和施加痛苦有關,而且懲處不只是來自將其合理化的理性邏輯,刑罰的加重經常是社會分化的結果,因而也增加了不平等。
與洋洋自得的刑罰民粹主義相反,法尚的研究對滋養懲罰激情的先決條件提出有益的修正,並促使人們對現代世界裡的懲處狀態進行重新思考。
專文導讀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林永頌律師
專業推薦
法律白話文網站站長楊貴智律師
林惠敏
中央大學法文系畢業。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主要仰賴英法語翻譯為生,已出版譯作包括《法國藍帶糕點聖經》和《喜悅的力量》等三十餘本作品,亦曾以不同筆名為多本推理小說撰寫推薦序。對美食和文字的熱愛不下於對身心靈和神祕學的探究,相信足以撼動味蕾的美好感受永不退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