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教學者
自學&親子

寫給青春世代的STS讀本01:直擊公民參與第一現場,揭開科技社會的矛盾真相

寫給青春世代的STS讀本01:直擊公民參與第一現場,揭開科技社會的矛盾真相

$380

ISBN:9789869719896
出版社:交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2/01
尺寸:190x160x0mm

庫存=0
運送方式:

下單後立即採購,需5-7個工作天。

當環境污染成為日常、能源危機日益嚴重、吃的選擇充滿不確定、媒體力量帶來革命,身為科技社會的環境公民,我們該如何自處?

2018.11全台反空污大遊行
2017.04 毒雞蛋事件
2014.09頂新餿水油案
2014.09 香港占中運動
2014.03太陽花學運
2013.03 廢核大遊行
2011.05 塑化劑危機
2007.01 新竹霄裡溪污染爭議

那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事件,如空氣品質、食品安全到公民自主,乃至於影響後代生活的核能議題,我們都無從迴避:無論是奠基於現代科技衍伸出來的大環境現況,是不可承重卻必須面對之重,或因科技日新月異,我們都得以有了更多元參與及發聲的可能。

因為,現代科技發展與應用往往牽涉太多社會安排,
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通盤掌握,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完全置身事外。

在享受科技社會帶來的便利之時,我們必須自覺:
公民不是臣民,公民擁有表達意見的權益;
公民也不只是國民,公民應該積極參與公眾事務。
而科技往往就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影響著國家、社會,與你/妳、我每日生活最重要的決策。

本書網羅國內外能源、環境、食安及媒體等重要公民參與案例,讀者可透過這些觀察與分析,進而反思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在帶來便利的同時,或許也帶來負面的影響;而在我們參與及發聲的同時,科技又帶來不同以往的幫助,利與弊之間的矛盾真相為何?本書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想法。

好評推薦

本書作者都做了極佳的示範,把複雜的科技與社會議題,轉化成像我這樣的外行人也能讀懂的文字。──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鄭國威

不要遲疑,翻開這本書,你就開始走進行動者的隊伍了。──新竹高中圖書館主任黃大展

本書一定能為新課綱的跨領域教學現場帶來極大的助益。──新竹曙光女中校長姚麗英及STS教師社群

林文源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近年嘗試以認識空間取徑,脈絡化理論與多元現實的複雜關聯。參與《科技 社會 人》系列編著是實驗場域之一,相關想法請見〈正視在地知識空間:位移方案與理論化在地的問題性〉於《台灣社會學刊》56期、《科技、醫療與社會》21、23期「從醫療化到在地知識空間」專輯導讀等文章。

林宗德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社會學研究所合聘副教授。研究興趣為科技與社會觀點下的機器人、人工智慧,以及科學模型與電腦模擬。課餘兼事筆譯,著迷於推敲來源語與目標語之間的轉換與重置,在科技與社會領域的譯書有《「科學的思考九堂課」:學校不教的科學》(游擊文化)、《科學與技術研究導論》(群學)。

楊谷洋  

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專攻領域為機器人與人機系統,喜歡文學、運動、電影,以及它們的隨意組合。著有《羅伯特玩假的?破解機器人電影的科學真相》(交大出版社)。

程惠芳

交通大學出版社執行主編。曾任雜誌採訪編輯、執行編輯及媒體公關,並擔任逾百本書的責任編輯。與連瑞枝合編《傾聽獅潭:鄉村日常、生計與地方創生》(交大出版社)。

寫給青春世代的STS讀本01:直擊公民參與第一現場,揭開科技社會的矛盾真相

$380
瀏覽紀錄
瀏覽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