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教學者
自學&親子

社會生態願景:對美國社會的省思

社會生態願景:對美國社會的省思

$610

ISBN:9789869913904
出版日期:2020/07/01
尺寸:210x150x0mm

庫存=0
運送方式:

下單後立即採購,需5-7個工作天。

管理大師怎會談生態願景?本書內容包含:美國文化與企業經營發展、對經濟學大師凱因斯的評論、企業管理的角色及管理創新、社會創新、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倫理、科技帶動的組織型態、日本文化與日本企業成功的分析等等,包羅萬象。閱讀杜拉克文章能幫助我們跳脫出既有的思維框架,獲得新的靈感與能力釋放!

本書收錄的31 篇文章,是作者在四十餘年中陸續完成的作品,最早的一篇是第10章〈凱因斯:經濟是個神奇的體系〉,寫於1946 年;最新的一篇〈後記:一個社會生態學家的省思〉,是1992 年特地為本書所寫。本書涵蓋多門學科,主題包羅萬象,但全是有關「社會生態」的文章,探討的都是人為環境。這些文章研究個人和社會,或是個人和社群之間的互動,試圖將經濟、科技、藝術,視為社會經驗的不同層面,以及社會價值觀的多種呈現。全書沒有任何理論性的文章,最接近理論的,要屬第11 章〈管理的角色〉和第22 章〈資訊、溝通和理解〉;前者試圖提出一套管理理論,說明它在「組織型社會」(society of organizations)中,特定的社會功能;後者是從邏輯和感知(perception),也就是溝通和意涵兩方面,來探討資訊。不過,這兩篇文章絕非「純粹」的理論。而就算是偏向探討「實務性」,討論「該怎麼做」的文章,仍是有理論基礎,或是至少具備理論層面。本書行文淺顯易懂,希望讀者能夠樂在其中。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1909-2005)

彼得.杜拉克生長於一個文化環境優越的家庭,薰陶於猶太-基督教信仰傳統。1937年移居美國,2002年6月20日榮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杜拉克一生好學、敏思、善察、能析;筆耕不輟,以逾40部著作享譽世界。他早年學金融,1931年獲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經濟學上,他尊敬凱因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但跟隨熊彼德(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政治學上,他主張多元化和去中心化,對極權主義持嚴肅的批判態度。他對存在主義哲學與生存神學,特別是齊克果(S. Kierkegaard 1813-1855)的思想研究,造詣頗深。

杜拉克「旁觀者」,始終持守立場清醒、思想自由以及責任意識。做為「社會生態學家」,他具有明心慧眼、洞察力強,為世人的社會與組織守望的美德、正直與良知,勇於在批判中追求創新。他創立了「現代管理學」,主張管理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走「信知行」合一之路,因此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

杜氏生活近一個世紀,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見證從科學技術變革到思想理念革新的過程;目睹從工業時代進入智識時代、資訊時代的變化;親歷從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後現代知識型社會的變遷;對所有經歷的變化以及21世紀的人類發展,他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今天,我們能夠深切感知到他的貢獻永不止於20世紀,對未來世界的發展與變化,杜拉克的思想必定會產生更加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胡瑋珊

國立中興大學經濟學系畢業。曾任英商路透社財經新聞編輯、翻譯與記者。目前專職翻譯,譯作四度榮獲經濟部金書獎殊榮。除了翻譯工作,也有豐富的語言教學經驗,並於瑞典哥德堡大學進修教育學。歷年翻譯題材廣泛,譯作與得獎紀錄請參見個人部落格julieintaipei.pixnet.net/blog。

白裕承

1968年生於台南,台大外文系畢業,曾任職於《自立早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明日報》、《壹週刊》、《蘋果日報》等媒體的國際新聞中心。譯作包括《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險峰歲月》、《尋找說故事的人》、《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合譯)、《馬勒傳》、《喬伊斯傳》等書。

社會生態願景:對美國社會的省思

$610
瀏覽紀錄
瀏覽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