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界、主權、法
疆界、主權、法
在上個世紀八○年代末期以降,為了回應因「冷戰結束」而劇烈重整的新世界秩序,學界再度出現了一波關於「主權民族國家」的歷史、現況與未來的討論熱潮。
一方面為數眾多的區域整合與全球化倡議者,紛紛質疑奉「領域性」為圭臬,將完整領土、明確疆界與人口視為構成要素,並宣稱擁有制訂法律、決斷發生於領土範圍內所有事物之終極權威的民族國家主權原則,既不見得有助於人們建立一個更完善的世界秩序,也忽視了非國家行動者的各種跨國實踐與影響。
另一方面,不少研究者也不再預設主權具有本質或固守其傳統定義,而是傾向於以一種更歷史化、更動態,同時也更具全球視野的方式,探討「主權」如何在特定的脈絡中成為關鍵政治概念或引發爭議?某種特定的主權觀,在哪些條件的配合下,才得以體現於政治制度的設置、運作或變遷中?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地域中,「主權」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被感知和運作?而這些差異的碰撞,導致了哪些後果?
這一系列環繞於主權的提問,連帶地也使得與主權緊密相關的國家、領土、疆界、公民身分、民族主義、國際法體制等概念,無一不被重新檢視、引發爭辯。
本書特色
1.重探疆界、主權與國際法的意義、機制和作用、其歷史轉變與當代發展等議題。
2.收錄比較思想與翻譯研究、思想史、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國際關係、社會學等不同領域的國內外學者重要論文。
3.各篇章問題意識前後呼應,並透過不同的切入點展開對話。
何成洲
現任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主要從事歐美戲劇、跨文化劇場、性別研究、比較文學和文藝批評理論研究。
林芳如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曾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執行委員、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理事長。
洪世謙
現任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副教授。研究領域:當代法國哲學、政治哲學、全球化研究、解構主義、馬克思主義。
施清婧
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講師。
唐慧宇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文章發表於《中外文學》、《文化研究》、《電影欣賞》等刊物。
陳佩甄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美國康乃爾大學亞洲研究系博士,現為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詹亞訓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國際社會科學專攻碩士。現為東京大學博士生。
蔡慶樺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研究德國政治思想,現任職於外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