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教學者
自學&親子

數之軌跡Ⅱ:數學的交流與轉化

數之軌跡Ⅱ:數學的交流與轉化

$440

ISBN:9789571476995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期:2024/01/03
尺寸:210x150x13mm

庫存=0
運送方式:

下單後立即採購,需5-7個工作天。

臺灣數學界的《史記》,數學史大師洪萬生心血之作
柏拉圖將五元素連結五種正多面體的圖形,讓古希臘宇宙論有了最自然的「數學歸宿」。

以四古典元素為靈感,《數之軌跡》將深入探索數學的歷史、發展和奧祕。每本書都是一個獨特的元素,象徵不同的數學主題,並呈現數學在文化、科學和藝術中的深遠影響。

無論你是一位數學愛好者、學生還是對數學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數之軌跡》都將為你打開數學的大門,啟發你對這一古老而美麗的學科有新見解。

─數學的交流與轉化─
水象徵著數學的流變和傳承,也是最多變的正二十面體
這本書將引領讀者穿越古代,探索數學的演化和傳播,並深入研究古希臘、中國、印度等地區數學家的巧思,這是數學融合和多元文化交流的故事。從印度與其他地區對數學的交流開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讓讀者領略不同文化的數學證明,既有相似之處也有獨特之美。

─閱讀歷史,體會數學─
「0123456789」誰發明了這樣的阿拉伯數字?(A)日耳曼人;(B)希臘人;(C)阿拉伯人;(D)印度人;(E)猶太人。方便的阿拉伯數字人人都會用,但你有想過這竟然是印度人發明的嗎?這樣古老的智慧結晶,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通往數學思維的大門─
不僅僅是闡述數學歷史,更能幫助讀者理解數學的抽象概念,理解數學背後的邏輯推演。內容探索各種古代人的智慧,無論是否喜歡數學,都能從中發現數學的樂趣以及實用性,對學習數學將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本書特色

●數學史大師洪萬生與HPM團隊共同打造最全面的數學歷史
●多元歷史題材,對比不同文明之間有關同一知識內容的研究
●深入探討文化差異,參悟不同命題與證明的數學風格

全數推薦

冬陽|央廣.名偵探科普男節目主持人
呂治鴻|數學愛好者、大學數學管理員 、臺灣大學數學所博士候選人
李政憲|教育部師鐸獎得主、新北市林口國中數學科教師
洪進益|澎湖縣石泉國小教師、教育部師鐸獎得主
崔茂培|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MRPC科學推展中心數學組主任
張旭 (張舜為)|張旭無限教室線上課程平台創辦人、數學老師
莊惟棟|明道大學助理教授、數學博物館館長
彭良禎|師大附中數學科教師
趙國欽|臺北市立大學數學系副教授
(依首字筆劃排序)

這是一套貫徹世界各地,古今中外的數學大成。《數之軌跡系列》詳盡地整理過去的故事、將近代的數學用大家可以懂的方式撰寫,讓數學之美持續傳播。──數學老師張旭 (張舜為)

黃俊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博士,現任教於臺北市立和平高中,主修數學史與數學教育,主要研究領域為江戶時期日本數學史(和算史)。曾合譯《數學偵探物語》、《掉進牛奶裡的e和玉米罐頭上的π》、《這個問題,你用數學方式想過嗎?》、《蘇菲的日記》、《畢氏定理四千年》、《啟蒙的符號》、《數學起源》等書,並與洪萬生教授等合著《摺摺稱奇:初登大雅之堂的摺紙數學》、《窺探天機──你所不知道的數學家》、《數學的東亞穿越》。期望透過數學普及閱讀與數學教育之結合,以更加豐富、多元而開放的面向,裨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素養。

陳玉芬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曾於2013年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2014年榮獲臺灣微軟創意教師數位典藏應用特別獎。
一直熱衷於將數學融入於生活的應用與推廣。

林倉億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現任國立臺南一中數學教師,喜歡在教學中引導、挑戰學生思考數學,並分享數學發展中具啟發性的想法與事件。與臺灣HPM團隊合著《數之起源:中國數學史開章《筭數書》》、《數學的東亞穿越》,合譯《爺爺的證明題:上帝存在嗎?》、《溫柔數學史:從古埃及到超級電腦》、《數學也可以這樣學2:跟大自然學幾何》。

數之軌跡Ⅱ:數學的交流與轉化

$440
瀏覽紀錄
瀏覽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