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教學者
自學&親子

音樂史暗處的金曲:來自民間的古典音樂

音樂史暗處的金曲:來自民間的古典音樂

$380

ISBN:9786267483459
作者:楊雨樵
出版日期:2024/08/06
尺寸:210x150x12mm

庫存=0
運送方式:

下單後立即採購,需5-7個工作天。

♫ 神人級作曲家拾取歐亞大陸的養分,拓展音樂想像的疆界
♫ 《波麗露》的作者拉威爾、電影配樂的啟蒙者蕭士塔高維契、村上春樹小說《1Q84》裡的楊納捷克⋯⋯這些人是如何「聽故事,作音樂?」
♫ 注意:如果不想讓自己的Spotify推薦變得太酷,請不要幫這本書裡的歌單按讚

「⋯⋯德布西聽完柯米塔斯的《流浪者》,
深深地被亞美尼亞注定漂泊的傷悲感動,
他單膝跪地,
握起柯米塔斯的右手且說:『你真的是一個天才。』」

——音樂史暗處的金曲 第六軌:〈候鳥歸時客死異鄉〉

♫ 二十世紀初期的時代感
♫ 豐富的民間故事
♫ 動人的音樂分析
♫ 音樂作品的QR code精選
♫ 作者為每一篇故事細心打造的AI生成圖像

2018年,一個神祕的音樂專欄在《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上開始連載。這個專欄囊括了十四位二十世紀初期的古典音樂家:他們如何將古典樂與來自世界各地(冰島、亞美尼亞、南斯拉夫、土耳其、捷克、蘇聯、波蘭、保加利亞、瑞典、義大利、法國、日本)的民間故事融合,創造出極具新意的音樂作品。

這個專欄,就是〈紙捲鋼琴拾音桿〉。如今集結成冊,成為了《音樂史暗處的金曲》。

在構思專欄內容的初期,藝術家楊雨樵首先「奇異地」聽見了楊納捷克的歌詞——Zelené sem sela, červené mi schodí(我種了些青葉,而紅是開出的花)。隨後「拉威爾的《三首歌曲》中的〈妮可蕾特〉也跳了出來。然後是馬蒂努,後面跟著柯米塔斯、萊敷斯和皮普科夫⋯⋯」,這些音樂,彷彿有自己的意志,依序來到了楊雨樵的腦中。他相信這是直覺在告訴他:「這就是你要寫的內容了。」

作為一名以民間譚(folktale)為創作核心的藝術家,楊雨樵用非常生動的敘述口吻,重建了十四位音樂家所處的時代風貌、他們與民間故事相遇的精彩始末,以及他對這些音樂作品的精湛分析。除了原本在《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上連載的內容,這次集結成冊的《紙捲鋼琴拾音桿:重啟音樂史暗處的經典》還收錄了以下的全新內容:

・第零軌 飛渡星球的語言之聲(斯汾-艾立克.貝克,《鶴羽》)
・最末軌 一切終將消弭於內心的深太空(卡爾-伯格.布隆達爾 《阿尼阿拉號》)
・後記 以筆拾取潛伏之物
・《爵士喫茶案內所》、《爵士試聽間》作者周靖庭的專文以及作者精心挑選、製作的:
・音樂QR code連結
・Midjourney AI V2-V6生成的圖像

《音樂史暗處的金曲:來自民間的古典音樂》包羅了深厚的音樂內容、趣味的故事以及精彩的視聽效果。這絕對是一本對所有年輕樂迷、發燒樂迷或未來樂迷而言難得一見的寶物之書。

共鳴推薦

小樹 Podcast《誰來報樹》主持人
安溥
周靖庭 古典音樂台 FM97.7 主持人
簡文彬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依姓名筆畫排序)

總監如是說:
「內容很扎實,閱讀很輕鬆,極富吸引力」。——簡文彬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楊雨樵

喜歡散步,喜歡樹的屍骨,是以民間譚(folktale)單人講述表演為核心的跨領域敘事藝術家。長年從事戲劇與影像的敘事學、故事詩學與比較故事學研究,並定期舉辦民間譚展演式講座。自幼學習鋼琴,主修巴哈、史卡拉第、拉摩與庫普蘭等鍵盤作品;長年接受聲樂訓練,師事林慈音老師,多次參與兩廳院歌劇製作及其他獨唱演出,曾擔任合唱團助理指揮與專業伴奏。自 2017 年融合聲樂、口頭敘事詩、自由即興與民間譚講述技術,展開《聲熔質變——Anamorphosis & Anatexis》、《音色炫晃》等系列實驗聲響演出至今,並受邀至各藝術節與文博會演出,亦赴法國、南韓、瑞典等地進行國際交流。現為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教學藝術家,帶領國小合唱團於《伊甸園》與知名女高音 Joyce DiDonato演出。

各式文學創作與評論,散見於國藝會線上誌、Artalks、Giloo 紀實影音、Bios Monthly等線上平台,以及《聯合文學》、《幼獅文藝》》等紙本刊物。曾為《MUZIK古典樂刊》書寫專欄「紙捲鋼琴拾音桿」。2023 出版聲成像詩集《肸蠁》。積極發展 AI 敘事與協作創作,以作品《回.口》參與台北當代藝術館2024年AI展《你好,人類!》。2024 年以「狀聲詞的家屋」獲選為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之進駐藝術家。

音樂史暗處的金曲:來自民間的古典音樂

$380
瀏覽紀錄
瀏覽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