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教學者
自學&親子

臺灣農家經濟史之重新詮釋(增訂版)

臺灣農家經濟史之重新詮釋(增訂版)

$720

ISBN:9789863504405
作者:葉淑貞
出版社:臺大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1/04/05
尺寸:230x170x0mm

庫存=0
運送方式:

下單後立即採購,需5-7個工作天。

本書旨在重新詮釋臺灣農家經濟史上的重要課題,諸如與戰後初期相比,日治時代臺灣農家經濟有何變化;農家經濟為何會有這樣的變化;以及與此相關之農民參與市場的程度、接受新技術意願及能力等等。書中採取新經濟史的研究方法,透過計量經濟分析法,探討各現象間的因果關係,從中獲得以下主要不同的論點。

從各種經濟指標來看,戰後初期農家生活水準確實都低於日治時代。租佃制度可擴大經營地面積,佃農所得未必低於自耕農,因此有必要重新探究三七五減租是否提高了農家的所得。戰後初期每人GDP低於戰前,與農家參與市場活動大幅衰退有關,這是因為政府不當政策所致。蓬萊米普及的根本因素為利潤,印證了臺灣農家強烈市場導向的性格,這也是臺灣經濟發展的根本因素之一。

葉淑貞

美國匹茲堡大學經濟學博士,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碩士、學士,現任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專攻臺灣經濟史、農業經濟學及經濟發展史。

著有論文三十多篇,分別發表於《經濟論文叢刊》、《臺灣史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等期刊;著書四本,分別是2014年《臺灣農家經濟史之重新詮釋》;2013年《臺灣日治時代的租佃制度》;1995年與吳聰敏、劉鶯釧合著《日本時代臺灣經濟統計文獻目錄》,隨後又於2004年與吳聰敏、古慧雯將該書修訂,重新出版;此外,於2021年翻譯馬夏爾《經濟學原理》上、下兩冊。

臺灣農家經濟史之重新詮釋(增訂版)

$720
瀏覽紀錄
瀏覽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