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教學者
自學&親子

The Uses of Enchantment

The Uses of Enchantment

$630

ISBN:9780307739636
作者:Bruno Bettelheim
出版社:Knopf
出版日期:2010/05/11
尺寸:203x131x18mm

庫存≦3
運送方式:

★ 1997 National Book Award Winner     
★ 1976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Winner
                                                    
Bruno Bettelheim was one of the great child psychologis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perhaps none of his books has been more influential than this revelatory study of fairy tales and their universal importance in understanding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alyzing a wide range of traditional stories, from the tales of Sindbad to “The Three Little Pigs,” “Hansel and Gretel,” and “The Sleeping Beauty,” Bettelheim shows how the fantastical, sometimes cruel, but always deeply significant narrative strands of the classic fairy tales can aid in our greatest human task, that of finding meaning for one’s life.


第一本以「精神分析」探索童話的經典研究
兒童文學研究名著 ✕ 心理諮商與治療經典
 
◎古佳艷(童話研究學者)專文導讀◎
 
為什麼童話故事總是以「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開場,
又總是以「從此以後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結尾?
為什麼童話故事要出現心懷鬼胎的壞繼母、壞姊姊、壞哥哥?
為什麼童話故事必有魔法與奇蹟?
為什麼我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閱讀相同的童話故事?
 
古往今來,每個孩子都是聽童話長大的。那些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教我們認識善與惡,相信勤奮與智慧,有勇氣邁向獨立自主;即使長大成人,這些故事在我們心中依舊印象鮮明。
 
童話故事究竟有何魅力,經得起一再回味、不斷傳頌?當西方社會批評童話脫離現實、殘酷暴力、帶有性別刻板印象等等面向,奧地利裔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貝特罕大力宣揚童話無可取代的價值,並從精神分析角度,解讀童話蘊含的複雜的情感和象徵意義。

【童話的心理意義】
貝特罕以豐富文史資料,闡述童話的特性、經典故事的起源與版本變化,分析童話故事中反映的人性探索與心理課題:
◎〈漢賽爾和葛麗特〉是孩童被迫放棄對母親的依賴,必須擺脫口腔固著期時所面臨的難題和焦慮;
◎〈小紅帽〉是青春期女孩在現實原則和快感原則之間的搖擺不定,與身陷伊底帕斯衝突帶來的危機;
◎〈傑克與魔豆〉暗示母親還沒準備好讓兒子邁向獨立;
◎〈白雪公主〉講述母親因為嫉妒孩子長大後會超越她而遭到毀滅;
◎〈美女與野獸〉告訴我們,必先被愛才能去愛……
 
【為什麼這本書是童話心理研究的必讀經典?】
貝特罕是心理學與童話研究大師,他透過精神分析,探索經典童話的心理意義與價值,深刻解讀童話的魅力。本書在一九七〇年代出版後,深受一般讀者及父母的歡迎,更對兒童心理學與兒童文學研究影響深遠:
◎引導20世紀童話復興
◎賦予童話新意義
◎讓童話心理學從學術研究走向一般讀者
◎深深影響兒童心理學與兒童文學研究
 
貝特罕認為,童話故事就是給孩子的愛的禮物;當童話召喚著你我潛藏的童心,也就是童話以原初的愛包圍我們,提供療癒的幸福美好時刻。
 
【童話恆久不變的價值】
貝特罕讓我們了解,許多童話不合現實邏輯,卻蘊藏豐富的深層內涵。童話透過故事的潛移默化,陪伴、支持孩子走過成長過程,呈現了童話難以替代的價值:
◎刺激想像,滿足渴望
◎平復焦慮,突破內在心智所處的困境
◎映照內心世界,帶來慰藉與勇氣
◎豐富生命,為心靈帶來療癒與重生
◎帶來蛻變,以及對未來的盼望
——中文簡介摘自漫遊者文化出版《童話的魅力》

The Uses of Enchantment

$630
瀏覽紀錄
瀏覽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