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川文化編輯小組
一群喜歡咀嚼文字、從書裡發現無限樂趣的專業編輯,人生目標是用盡全力製作好書,讓未來的主人翁能徜徉在精采的書香世界中。
吳承恩(1504~1582)
明代著名小說家。自幼聰慧博覽群書,也喜歡鄉野傳說。晚年開始埋首著作,取材唐朝法師西域取經的真實事件,結合宗教神話和民間傳說,創作出神幻色彩濃厚、情節顛覆諷刺,看似通俗戲謔、卻富文學底蘊的中國名著《西遊記》。本書呈現淺白易懂的「輕」文言與詩韻,孩子也能輕鬆領略文學之美。
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
英國18世紀傑出小說作家、政治家、詩人。出生於英國最動盪的年代,當時以國王為首的制度,在人民自由意識抬頭的情勢下,受到極大質疑與挑戰。作者借由虛構的主角「格列佛」這個,為自己代言發聲。透過主人翁航海意外闖入「小人國」與「大人國」等異域國度,面對一連串彷彿親身經歷的匪夷所思遭遇和觀察,挑戰權力與人性的試煉,犀利反映出當代政治諸多的怪誕現象,同時清楚勾勒出人們心中的「理想國」樣貌,成就著名奇幻諷刺文學《格列佛遊記》。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
19世紀末英國唯美主義小說家、詩人、劇作家,才氣縱橫,被譽為文學天才。僅創作了九篇童話作品,即為他贏得與安徒生齊名的美譽,被奉為兒童文學的瑰寶。王爾德對於美,是卯足全力的「為藝術而藝術」。他的故事立意唯美,純真生動,字裡行間蘊含美與善,充滿同情惻隱之心。節奏性的辭句,豐富華麗,讀來韻律無窮,彷彿一幅幅動人畫面。
魯德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
英國小說家、詩人及記者。英國殖民時期在印度出生,直到6歲時才返英就讀,17歲時回印度進入報社任職編輯,醉心於旅行與採訪,累積許多寫作素材與靈感,之後回到英國成為全職作家,婚後移居美國,從事兒童文學寫作。1907年在他42歲時,即以短篇小說《老虎!老虎!》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英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至今最年輕的獲獎人。
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1910)
美國作家。除了小說家的身分,亦是著名的幽默大師與演說家。憑著幽默、機智與名氣,堪稱美國最知名的人士之一。作品具有濃烈的美國本土風格,筆法誇大直接,最擅長描寫生活紀實的冒險故事,幽默的敘事中深藏反思的批判,富有社會正義感,因此有「文學中的林肯」之稱。數量豐富的創作還包括:《乞丐王子》、《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等,部部膾炙人口,深受大小讀者喜愛。
柯南.道爾(Conan Doyle,1859~1930)
英國偵探小說家、醫生。道爾從愛丁堡大學醫學院畢業後,曾在普利茅斯開業行醫,但因事業不太順利,便開始了寫作生涯。一八八七年,以福爾摩斯為主角的《血字研究》(A Study in Scarlet)是道爾的第一部偵探小說,作品問世後深受世人歡迎,使其繼續寫了五十六部短篇及四部長篇偵探小說。道爾以書中華生的視角去描繪福爾摩斯驚險連連、跌宕起伏的偵探人生,如同紀錄片般的寫作方式帶領讀者一步步領略司法公正的真理。
伊蒂絲.內斯比特(Edith Nesbit,1858~1924)
英國作家、詩人。伊蒂絲姐姐的未婚夫是名詩人,透過他,伊蒂絲認識了許多著名的文學家,使得她對作詩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了替家裡掙錢,伊蒂絲開始不斷投稿,並於1876年發表了她的第一首詩《巴斯塔布爾耶誕頌歌》。伊蒂絲終其一生撰寫了許多作品,雖然她非常看好自己為成人而作的書籍,但令她聲名大噪的卻是兒童文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