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教學者
自學&親子

老艾爺爺與機器人:人生冬夜裡的8個故事

老艾爺爺與機器人:人生冬夜裡的8個故事

$300
省80元
$380

ISBN:9786264062442
作者:林世仁
出版日期:2025/07/31
尺寸:170x210x10mm

庫存=0
運送方式:

下單後立即採購,需5-7個工作天。

當記憶隨著歲月流逝,想像力的光點正悄悄點亮!
文字魔法師林世仁,首部結合長者關懷與AI科技的暖心童話,
八個在人生冬夜裡的生命故事,
帶孩子領會記憶、陪伴與愛的力量!
 
 
王淑芬|童書作家、李貞慧|作家、譯者及閱讀推廣人、
高有智|《ĀnkěCare創新照顧》雜誌總編輯、黃雅淳|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張子樟|青少年小說研究專家、歐玲瀞|佳音電臺廣播主持人、
盧方方|後青春繪本館主編
一致暖心推薦
 
◎詳細內容
一個星光閃爍的冬夜裡,老艾爺爺與機器人小艾相遇了,開啟AI世代的長照生活。
在先進的AI機器人小艾貼身照料下,不良於行的老艾爺爺重新體認到身為「人類」的可貴——他會哭、會笑、會嫉妒,更會想像;更讓老艾重拾生活的熱情。
透過天使阿光的牽引,老艾爺爺開始寫下一篇又一篇關於老去、陪伴與愛的童話故事——
夜夜失眠的老奶奶,和天天打呼的老爺爺,該如何磨合兩人的晚年生活?
魔法失靈的老法師要如何恢復自信?
長年獨居的老奶奶,能否阻止老家被改建?
當生命邁向盡頭,養老院裡的他們又該如何留住最後的記憶?
這些不僅僅是老艾爺爺的故事,更反映了眾多老年人的真實生活,
透過機器人小艾的超強記憶體,分享給更多讀者,讓人們更願意傾聽、理解高齡長者的心聲。
現在就跟著老艾爺爺與機器人,打開記憶的時光機,體驗人生冬夜裡的八個故事!
 
 
 
 
◎本書3大特色
特色1.想像力與科技現實的跨界結合:巧妙融合科技與想像,透過老艾、機器人與天使阿光的互動與對話描寫出對記憶、情感、老去與存在的深刻思考。
特色2.文字魔法師林世仁用童話包裹的真實人生:8篇關於「老去」的奇想童話,用孩子也能理解的方式,關注失智、孤獨、老化、告別等老年議題。
特色3.適合跨世代共讀的暖心故事:串聯不同面向的故事,使「老人」不再只是童話裡千篇一律的單一形象,讓孩子一窺高齡社會的生活形態與長者心聲,適合跨世代親子共讀。
 
 
 
◎本書關鍵字:老年關懷、生命教育、機器人、AI、高齡社會、奇幻想像、童話故事
◎有注音,適合8歲以上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家庭教育、品德、生命、多元文化、閱讀素養
◎學習領域分類:語文、社會、綜合活動
 
 
【樂讀456】系列介紹
【樂讀456系列】是第一套帶領孩子衝破「閱讀之壁」的最佳讀物,提供美好的閱讀經驗,陪伴孩子在閱讀的路上一步步穩扎穩打,打通閱讀關節。
 
系列以好看的故事、多元的題材為國小中高年級、國中讀者設計的延伸讀本,二到六萬字中篇的長度,能提供孩子豐富、愉快的閱讀經驗,同時顧及中年級孩子對故事的需求,鼓勵孩子進階閱讀,從「拉近自己與文字的距離」,進階到「自書中探求對自己內心及外界世界的瞭解」,並期待在書裡找到認同感。
 
故事選材從幽默趣味童話、偵探冒險故事,或是小大人的成長心事等等,藉由這些具有正向價值觀的故事打造一個無痛閱讀的世界,讓孩子的閱讀興趣持續在高點,同時深耕閱讀實力。
V【樂讀456系列】初階:兩萬到四萬字中篇故事,可按章節分斷閱讀,培養孩子的閱讀續航力
【樂讀456系列】進階:四萬到六萬字長篇故事,更細膩深刻的情節,幫助孩子發展思辨力
 
用童話的優雅詩意,讓老,暖和的「慢老」了。
——王淑芬 童書作家
書中交織著童話、科幻與對長者的心理關懷,使其不僅是本為少兒讀者寫的溫暖故事,也是一部寫給未來與所有世代的寓言。
——黃雅淳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這本刻劃我們即將面臨的高齡社會的虛構作品,關注焦點在於孤獨老者如何安排未來無法預測的歲月。故事中的老艾極可能是未來的我們,即使有了機器人小艾的照料,但情緒的穩定與平和認命的心情,仍然得仰賴自己。
——張子樟 青少年小說研究專家
作者以童話筆法擁抱老年生活的現實課題,在科技理性的敘事中,層層鋪展出人類獨有的情感深度。繪者溫潤的圖像語言,讓每個故事在溫柔與幽微中,映照出陪伴、記憶與生命尊嚴的光芒。
——歐玲瀞 佳音電臺節目主持人
 
溫柔的未來寓言──在人生冬夜裡,聆聽智慧老人的低語
文/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黃雅淳
在當代童書多以趣味、輕快、勵志為主流的市場中,《老艾爺爺與機器人》是題材少見而蘊含哲思的作品。書中描繪一位年邁、不良於行卻風趣睿智的老艾爺爺,與一位全能卻缺乏情感理解的AI機器人小艾,在天使阿光的全知串場與見證下,共同經歷了一段跨越科技與人性的陪伴旅程。童話、科幻與對長者的心理關懷在本書中交織,使其不僅是本為少兒讀者寫的溫暖故事,也是一部寫給未來與所有世代的寓言。
AI時代的爺孫情深
故事從冬至夜晚展開,星光微閃,寒意瀰漫。天使小男孩阿光走進老艾的房間,也開啟了八個關於長者生命故事的夜談。小艾原是政府派來的照護機器人,能煮飯、作畫、踢球、變魔術,一切完美無缺,卻也因缺乏情感模組,讓老艾既感佩服又感到被取代的挫折。
某日老艾突然領悟:「我樣樣比不上你,但是,我會開心、我會大笑、我會流眼淚,我還會──還會嫉妒你啊!」這成為他重新找回人類主體性的契機。老艾開始書寫人生回憶,到育幼院說故事、表演魔術,也重新找回存在的價值與熱情。這不只是他身而為人的覺醒,也是人類情感在機械邏輯中的一次閃光。
天使阿光:對話與開門的人
作為故事旁白與串場者,阿光這位天使男孩不只是兒童熟悉的幻想角色,更象徵著一種看見人類內心的存在。他既提問機器人,也引導讀者學會傾聽、理解長者,看見老的樣貌不只是身體衰退,更是記憶與情感的儲藏。
阿光告訴小艾:「你是機器人,只能記錄你看到、聽到的訊息。」但身為天使,他記錄的是全生命訊息,連人的內心想法都可以記錄下來。這段話成為書中核心命題的隱喻──我們是否能在表象之外,深入理解他者的內在?唯有真切感受到長者的心理狀態,我們才能真正理解老年。我們看到的,將不只是身體上的照護需求,而是一種生命的風景。
八則故事:溫柔書寫老年
這場夜談中的八則短篇故事,風格多元、情節奇想,皆以長者為主角,呈現出老年生活的種種樣貌。例如〈汗奶奶和呼嚕嚕爺爺〉,以打呼聲可編織成毛線、串成珍珠項鍊為趣味設計,展現夫妻間日常的荒誕與溫馨,也影射對長者失眠與家庭分工的反思。又如〈不記得老婆婆與記得老爺爺〉,以溫柔詩意的寫實筆觸書寫失智症議題。老爺爺透過每日翻相簿的儀式與「陪她重演」重要節日與生活事件,守護失憶的老伴,維繫記憶與愛,深情而動人。
其他故事如〈一公克的記憶〉、〈黃昏裡的魔法師〉等,也都以幽默轉化悲情,溫柔書寫失智、失能、情感失落等議題,在輕盈與深刻之間取得動人的平衡。正如作者藉機器人小艾所說:「現實讓人流淚,幻想讓人微笑。」
當我們老了,我們希望被怎麼理解?
身為讀者,我欽佩作者開啟了這場關於「老年與未來」、「人類與機器」、「感情與記憶」的深度對話。書的尾聲安排一場老艾的新書發表會,象徵著他從被照護者,轉化為講述者與創造者──證明了老年亦可發光。作者藉由天使阿光的話提醒讀者:「生命就是這樣,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很不可思議。」
閱讀本書,我們不禁會想起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甚至未來的自己。當科技不斷前進,當老年逐步來臨,我們將如何傾聽彼此的故事?我們是否能像小艾一樣,在陪伴中學會感受、學會理解?我欣賞這本柔軟又深刻的童書,在人生冬夜來臨之前,它將如一盞溫燈,讓我們不只看見衰老,更看見愛與生命仍閃閃發光的可能。
 
未來的我們
文/張子樟 青少年小說研究專家
終於有人想到幫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述說人間平凡故事了。「童話」的「童」字一向限定了主角的年齡。長者往往被迫成為「智慧老人」或者只能在一旁幫青少年敲邊鼓,過著十分平凡簡單的生活,來襯托青少年成長期間的種種遭遇,自己能夠有機會一躍而起,成為主角的長者少之又少。
看到「冬夜」兩個字,千萬不要聯想到卡爾維諾的迷宮書《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因為這本小書在「冬夜」之前還加了「人生」兩個字。把人生階段簡化為四季,「人生冬夜」應該是指六十歲以後的歲月(當然指六十五歲以後更令人期待)。
「孤獨」是現代老人的共同心態,孩子長大了,獨立門戶。如果老伴陪在一邊,日子還好過些。如果孤孤單單一人,那非常可能會類似作者筆下的老艾爺爺,人生的最後階段非常可能只能仰賴機器人來照料生活起居了。他的照顧者機器人小艾的種種服侍功夫(或功能),正是當前所有的老人和即將成為老人的人們所嚮往的。
相對之下,老艾唯一感到安慰的或自傲的,大概只剩下還存有的感覺和情緒了,因為這兩者正是小艾欠缺的,也是目前機器人的設計做不到的。
人到老年時,思考能力不如青壯年那樣靈敏周全,行動力也變得緩慢無力。作者筆下的失靈老法師製造許多意想不到的情境,就是最好的描述。
儘管作者筆下描繪的種種至今依然是屬於奇幻層次,但任何事物的發明仍然儲存於未來人類永無止境的想像空間裡。我們可以期待,在善加利用機器人的一切潛能後,人類世界的一切會變得更加美好。
全書文字簡潔俐落,描繪的情景自然而然的將讀者引領到另一類時空:如果我是老艾,我會如何安排我的人生冬夜?畢竟老艾只是一個不算太差的例子,但引起共鳴的必定是千千萬萬。細讀之下,不禁想起《天黑得很慢》這本十分寫實的小說。在作者筆下,變老並不是悲慘的事,那像是夏季天黑得很慢。
這本刻劃我們即將面臨的高齡社會的虛構作品,關注焦點在於孤獨老者如何安排未來無法預測的歲月。故事中的老艾極可能是未來的我們,即使有了機器人小艾的照料,但情緒的穩定與平和認命的心情,完全得仰賴自己。
作者的新作不但為自己拓寬了創作空間,同時也使得無數讀者在細讀全書後,仔細衡量未來日子全然無法預知的種種衝擊。關心未來世界變遷的父母,不妨靜心坐下來,跟自己的子女共讀這本極需思考與一起討論的小書。
 
爺爺早安!奶奶早安!世界早安!
文/林世仁
寫童話以來,我一直認為生命是一個神奇的大魔術。兒童與老人,恰好在生命蹺蹺板的兩端。兒童的這一端是朝陽初生,燦爛歡騰,迎向正待展開的天空。而老人的那一端,則是夕陽將落,彩霞滿天,即將步入寧靜的星夜。這兩端看似相反、完全不同,卻又有 一些些相似。都說「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老人有時也跟小孩一樣,能力有限,需要被照顧、被關懷,有時還很健忘。
臺灣在二O二五年正式邁入了「超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占了20%,即每五個人中便有一個老人。而父母離婚、離鄉工作或是早逝,都讓許多小朋友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一塊生活。
然而在童話裡,老人的故事卻相對較少。這很可惜,因為從故事的角度來看,老人面對的許多問題,也閃閃散發著童話的光。
收在這本書裡的故事都是在偶然與巧合中,慢慢走到一塊的。最早,是二OO八年,我為慶祝《國語日報》六十週年慶,寫了〈老爺爺和他的印刷機〉。二O一四年初,我在新聞上看到一則美國建商和拒賣房子老婆婆的故事,感動之餘,把它改寫成〈老房子〉。之後,我想起高中愛打網球的艾老師,寫了一篇〈老艾和機器人〉。二O一六年,《小典藏》月刊又邀約我寫一篇〈會動的藝術品〉⋯⋯慢慢的,這些隨著靈感波動來到我筆下的老人,似乎聚在我的心頭悄悄開會。二O一九年,他們終於在我的腦海中推湧出一個念頭:來為爺爺奶奶們寫一本童話集吧!
於是,便有了這一本書。
要特別感謝編輯,是她建議我加寫串場,把原本各自獨立的八篇故事串聯起來。於是,我用機器人與天使來當中介。它們正好位於「人」的上下兩端,一個低於人,一個高於人。當兩者的目光交集,投射於老人身上,故事便有了突顯的重點。
關懷之外,「好看」是我寫這些故事的第一項追求。希望兒童覺得好看,爺爺奶奶也能有共鳴。從某個角度來說,我真心希望這本書是「九到九十九歲」都喜歡。
書裡的每一篇故事,都是我心底的一聲招呼。翻成一句話,那就是:「爺爺早安!奶奶早安!世界早安!」
祝福世界上所有的爺爺、奶奶,都跟小孩一樣快樂!

林世仁
 
高高瘦瘦,喜歡聽黑膠唱片。覺得生命就像一場大魔術,兒童與老人坐在蹺蹺板的兩端,一邊有陽光的燦爛,一邊有星光的溫柔。寫過童話《字的童話》(與哲也合著)、《字的傳奇》、《不可思議先生故事集》、《精靈製造機》、圖像詩《文字森林海》、童詩《誰在床下養了一朵雲?》等七十餘冊。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曾獲金鼎奬;聯合報、中國時報、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童書;第四屆華文朗讀節焦點作家。

老艾爺爺與機器人:人生冬夜裡的8個故事

$300
省80元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