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啤玩臺灣:基隆篇:放水燈
小黑啤玩臺灣:基隆篇:放水燈
☆從家鄉出發,結合素養教育,讓孩子認識臺灣,又理解自己、尊重他人☆
☆百萬訂閱YouTube頻道「臺灣吧」團隊為下一代量身打造內容企劃☆
是否曾經想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童年,但發現許多文化逐漸消失?
想進一步讓孩子認識腳下土地,但是怕孩子讀不下去?
課綱更新、素養議題不斷前進,總是要花很多力氣才能找到合適的童書?
《小黑啤玩臺灣》一次解決你的問題,讓臺灣孩子了解過去又能擁抱未來
一起來用臺灣的文化記憶,陪下一代一起迎接素養教育時代!
《小黑啤玩臺灣》結合臺灣北、中、南、東的鄉鎮特色,帶孩子討論:
面對離別的情緒、認識性別氣質、理解家人的愛、保護自己的身體自主權
讓孩子成為一個理解自己,也尊重他人的人,更重要的是我們相信
「從小看臺灣,未來絕不會小看臺灣」
EP1《基隆篇:放水燈》雞籠中元祭×記憶
『只要你用心看,想念的人,就可能會沿著水燈回來喔』
小黑啤跟啤媽媽、啤爸爸在一個月亮好圓的晚上到基隆玩
遇到⋯⋯一隻不停東張西望的小雞
在幫忙找東西的路上跟小雞成為好朋友
最後發現小雞與海面上一盞一盞的水燈有關?
描寫小黑啤與小雞難忘的記憶,更描繪許多基隆寶貴的文化元素
小黑啤愛不釋手的吉古拉、五光十射的水燈遊行
矗立半山腰的主普壇、擺放各姓斗燈的慶安宮
更從基隆獨特的供桌文化中,認識歷史中來自法國、日本的老大公!
不只是繪本,特別收錄文化×素養延伸單元:
01 認識基隆的特色
02 為什麼要放水燈
03 普度供桌有什麼
04 基隆的中元節儀式
05 臺灣各地的中元節活動
06 世界各地跟亡靈有關的節日
07 和你一起的回憶
08 我想和你說謝謝
09 好好說再見
EP1|基隆篇:放水燈-雞籠中元祭×記憶
EP2|雲林篇:去看戲-布袋戲×認識多元特質
EP3|屏東篇:來剪紙-六堆運動會×認識家庭
EP4|花蓮篇:迎成年-阿美族成年禮×身體自主權
我們希望《小黑啤玩臺灣》:
-陪孩子用不同的角度認識臺灣和我們的家
-讓親子透過熟悉的生活場景,在共同生活的土地找到家人共同的話題
-為大人架一個平台,了解孩子細膩內心的真實想法
-對應108課綱的核心素養,讓孩子具備面對挑戰的知識、態度與技能
-別忘了透過書中資訊加入讀者專屬社團,解決你更多疑惑並提供更多免費資源
帶回家的不只是一盒桌遊!
繪本+桌遊+三語有聲書+三語動畫,還可以加入超多學習資源的讀者限定社團
●特色1:百萬訂閱知識型YouTube頻道「臺灣吧」團隊醞釀七年的兒童桌遊企劃
●特色2:臺灣童書群眾集資最高紀錄,超過3,000組好評搶先支持
●特色3:結合108課綱核心素養,用樂趣打開求知慾,觸發學習動機
●特色4:多元發展素養學習:結合歷史、鄉土、文化、家庭、社會等跨領域學習
●特色5:推薦搭配專屬繪本,豐富學習情境、有效提升孩子探索知識的趣味
●特色6:掃描說明書QRcode加入讀者限定社團「小黑啤旅行社」享多樣專屬活動和免費資源
【推薦序】
我的童年,是一個「台」被視為低俗文化代名詞的童年。
我想這是現在三十歲以上的朋友都很普遍的童年。講話不會捲舌,很「台」;穿搭沒有品味,很「台」,我們在學生時期經常這樣互相揶揄嘲諷。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忘記去欣賞自己的文化?
隨著時代變遷,這個氛圍慢慢在改變,特別在兒童領域,放眼臺灣已經累積了很多關注鄉土題材的好作品。但直至今日,仍然沒有像巧虎、佩佩豬這樣的存在。
這就是《小黑啤玩臺灣》的任務,臺灣吧投入的是需要長期經營的角色陪伴,而且在內容面同時開展動畫、繪本、桌遊等多方面的內容產製,讓角色IP帶動全面內容,我們才有機會力抗國外的內容。
不只追求規模,團隊對於內容處理的苛求從不馬虎。在我們大部分故事中你會看到啤媽媽、啤爸爸,但他們都不是在「教育」小黑啤,而是陪伴。故事強調孩子自主的探索與學習,這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如果你仔細看繪本,還可以觀察到許多小巧思,像是有些故事開車的是媽媽,有些時候是爸爸,父母沒有非得如何分工。設定上雖然使用了爸爸媽媽作為家長的形象,依然在屏東篇的故事中,希望孩子了解不同家庭樣貌的存在。這樣多元的思維無論在企劃面,還是細節面都隨處可見。
當我們能完成品質與規模兼具的作品,不只是讓臺灣的下一代「從小不小看臺灣」,還有機會輸出國外,讓世界也不小看臺灣。這就是臺灣吧想和所有臺灣人一起踏實的夢!
起點,就是大家手中的繪本,一起走吧!今天,肯定很好玩!
臺灣吧執行長 蕭宇辰
曾參與臺灣吧《拼經濟吧》、《實驗科學吧》、《動畫世界史》、《小黑啤玩臺灣》專案製作,從事平面設計、角色設計、繪本編輯等工作。如果設計是一種語言,那我持續練習著怎麼說話。
賴姿綾
畢業於臺南藝術大學,曾從事兒童美術教學的工作。參與了《小黑啤玩臺灣》試播集的視覺定調。喜歡旅行,持續以視覺創作帶想文化保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