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教學者
自學&親子

不存在的母親

不存在的母親

$360

ISBN:9786267384428
作者:河在英
譯者:LOUI
出版日期:2024/04/24
尺寸:210x148x13mm

庫存=0
運送方式:

下單後立即採購,需5-7個工作天。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意義
包含媽媽在內
 
我發覺自己對媽媽幾乎一無所知,她從不提自己的私事。
在我的認知中,她生來就是我的媽媽,無時無刻在家待命,總是隨傳隨到。
但身為有個性的存在時,她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媽媽很忌諱談論過去的辛酸,比方說,我在青春期離家出走,爸爸事業失敗,舉家搬到市場裡的頂樓房,但我相信人的真實面貌就藏在這樣的故事當中。
 
我寫這本書是為了傾聽、解析、回應媽媽的人生。
我們是母女,不是同一個人,所以永遠不可能理解對方。
不可能的事注定以失敗收場,但我想要成就一場成功的失敗,為媽媽和那一代遺失名字的無數女性做件有意義的事。
媽媽說她不曾做自己,希望她可以藉此成為自身人生的作者。
 
束縛女人的神話如日月般更迭交替,不曾消失……
女性神話之下,家不是安心的避風港,而是拔地而起的四道高牆;
美貌神話之下,鏡中倒映的不是自身容顏,而是名為焦慮自卑的怪物。
相信平凡即幸福的母親,曾試圖摧折女兒的傲骨;
承載母親所有快樂的女兒,曾毅然決然地傷害並疏離她。
所幸為時不晚,兩人還能縫補回憶的繡帷,將繃斷的連結縷縷接上。
 
作者母親高善姬出身富裕,受過高等教育,婚前幾乎未曾感受過男女不平等,在那個年代是享有特權的女性。但即使如此,她仍舊在媒妁之言下,步入了相親婚姻,自此成為「什麼都不是」的存在、「有跟沒有一樣的人」長達三十年之久,在婆家澈底失去地位和聲音。
 
作者打小承受母親嚴厲的標準與期待、同儕間的競爭、容貌焦慮,成年後在職場上屢經騷擾,並為親密暴力所苦,因自身處境艱難而與母親漸行漸遠。她在度過一段「失語」的時光後覺醒,透過文字拾回聲音與力量,並起意寫下自己與母親的故事。
 
本書不僅是母女共同回憶錄,同時也是女性社會困境的寫照。河在英以細膩的筆觸刻劃兩人的過去,輪替的章節視角交錯描寫母親的婆家生活、自己的成長過程,並透過性平主義的觀點重新審視母女之間的種種矛盾,以及背後社會因素的影響。
 
美國詩人艾蜜莉.狄金生曾在信中寫道:「我未曾有過母親。」評論家對此各持己見,有的認為狄金生在說自己無法理解母親,有的則認為她在抒發身為女性作家的絕望。作者賦予了這句話嶄新的解讀──「我未曾有過母親」並非否定母親,反而應視作當代女兒的力量宣言,決心要跨越母親那一代,拋開社會加諸在女性身上的「神話」枷鎖,不再複製母親的人生。對她們而言,「母親」並不存在。
 
本書特色
 
★在韓國備受關注的紀實作家河在英的新作
★以愛恨糾纏的母女關係為主,女性困境為輔
★母女共同回憶錄,透過性平主義的視角,重新詮釋自己與母親的故事
 
名人推薦
 
彭菊仙|作家
曾心怡|心理師、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
黃惠萱|臨床心理師

河在英 하재영
 
紀實作家。2006年於季刊《Asia》發表短篇小說,正式步入文壇。2018年開始紀實寫作,作品有棄養犬存亡紀實《不討厭任何人的狗死了》、關於家庭與女性的自傳小品《致我親愛的家》、為兒童所寫的動保紀實《穿運動鞋的Wutan》等。期盼著作能將個人的微觀敘事擴展成對社會的見證,使公共議題貼近個人的私生活,連結不完美的我與完美的他人。

Loui
 
大學考取韓文系,以交換生身分旅居韓國一年。期間除了語文研修,也把握機會到各城市旅遊,用身心靈感受韓國。畢業後進入電子及遊戲產業,透過不同產業的思維和系統,拓寬翻譯領域,擅長標準文件化和臨場翻譯等。持續精進韓文,並相信語言不只是書寫工具。

不存在的母親

$360
瀏覽紀錄
瀏覽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