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教學者
自學&親子

懂也沒用的神祕旅行:小說家金英夏旅行的理由

懂也沒用的神祕旅行:小說家金英夏旅行的理由

$360

ISBN:9789864899470
作者:金英夏
譯者:胡椒筒
出版日期:2024/05/22
尺寸:210x148x12mm

庫存=0
運送方式:

下單後立即採購,需5-7個工作天。

●    書評家譽為「韓國的卡夫卡」
●    韓國王牌製作人羅PD《懂也沒用的神祕雜學詞典》節目固定嘉賓
●    李箱文學獎、東仁文學獎、黃順元文學獎、萬海文學獎、現代文學獎、文學村作家獎得主

★★★
韓國熱銷520,000冊
金英夏最新散文集,上市後連續 14 周穩坐冠軍寶座!
儘管旅行令人疲倦且耗費金錢,為什麼人類還是喜歡旅行?
旅行是為了吃美食看美景,體驗不同文化,還是為了逃離一成不變的日常?
在越無法旅行的時刻,我們更該思考「旅行的理由」

我首先是作家,其次是旅人。
多年來,我最努力做的兩件事就是寫作和旅行。――金英夏
․․․


關於旅行,他這樣說
★如果說黑暗是缺失了光亮,那麼旅行就是缺失了日常。
★在暫時居住的飯店,我們可以徹底從家裡「看似吸收了所有傷痛的物品」中獲得自由。
★對我而言,寫小說就是旅行,是被陌生的世界和人物接受的體驗(雖然這世界是我創造出來的)。
★對於必須移動才能謀求生存的人類而言,旅行或許是保留至今的進化痕跡和文化。
★旅行的時間長了,便會覺得這是在生活。同樣的,如果不能確實感到安定,也會覺得生活像是在流浪。
★奧德修斯漫長的返鄉故事,其實是荷馬在暗示旅行時應該避免虛榮和傲慢,要感激他人的款待。
․․․

人類為什麼要旅行?本書是小說家金英夏以旅行為中心,藉由文字來梳理旅行對自己的意義,並從而思考其人生和寫作的作品。他將旅行的所見所聞和關於旅行的所思所想,都融會在這本散文裡,引領讀者思考起旅行的意義和目的。不單可以看到這些年來金英夏在旅行中的領悟和心得,還可以看到小說家寫作的歷程,以及他對創作的想法。
★★★

精采舉隅:
◎我非常喜歡旅行的理由之一是,可以通過旅行擺脫威脅現在的兩大陰影:對於過去的後悔和對於未來的不安。旅行的過程中,我們會處在一種危機狀況,在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之間,必須確保有吃有住、謀求安全。唯有當下是最重要的、存在意義的。正如斯多葛主義學派的哲學家反覆強調的那樣,只有當減少對於未來的擔憂和對於過去的後悔,著眼於現在時,人類才能接近毫無動搖的平穩狀態。旅行讓我們駐足於現在,促使我們從日常生活中的擔憂、後悔和留戀獲得解放。

◎長期居住的家裡存在著傷痕,如同抹不掉的牆紙上的污漬一樣,每個角落都附著著各種記憶。來自家人的痛苦,那些從我口中道出的,或是從家人口中聽來的傷人的話都不曾消失,它隱藏在家裡的每一個角落。家(應該)是休息的空間,但也是傷口的櫥窗。因此那些描寫家庭根深蒂固的矛盾的小說,都會以長年居住的家為背景展開敘事。大衛.席爾 (David Shields)在《文學是如何拯救了我的人生》中這樣寫道:痛苦常常與人們居住的場所有關,因此人們能夠感受到旅行的必要性,但那不是為了尋找幸福,而是為了逃離看似吸收了所有傷痛的物品。在暫時居住的飯店,我們可以徹底從「看似吸收了所有傷痛的物品」中獲得自由。

◎如果像席爾凡.戴松說的那樣,旅行是一場掠奪的話,那麼我們都是為了尋找日常生活中缺失的什麼而踏上路途的。假如那是周圍觸手可及的東西,我們又有什麼必要到遠方去呢?在旅行地點,我們別無選擇的體驗著成為「無名小卒」的瞬間。或許,旅行就是為了變成「無名小卒」。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賦予自己的社會性身分,很多時候會像監獄一樣令人透不過氣。正因為這樣,出門旅行才漸漸成了不是為了去確認自己是誰,而是想要暫時忘記自己是誰的過程。

◎為什麼人類要去旅行呢?這和讀者為什麼總是找來新的小說看是一樣的。旅行是艱苦的、危險的,還需要很多花銷的苦差事。躺在家裡的沙發上,一邊吃洋芋片一邊看電視,既不花錢也不危險。但我們還是希望脫離安全、無聊的日常出門旅行。身在他鄉,我們的身體會重新感受世界,並且把所有的經驗連結、統一起來,讓精神獲得最大限度的興奮,然後我們會保持興奮的精神狀態回歸到雜亂無序的日常生活中。這也可以說成,我們是從日常生活中獲得了出門旅行的力量。

名人推薦

林聖甯(《閱讀探戈:書富比鑑賞會》創辦人)、張維中(旅日作家)、詹宏志(作家)、褚士瑩(公益旅行家/作家)、蔣亞妮(散文家)、盧建彰(廣告導演)、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蘑菇(羅PD台灣後援會「羅羅食堂」創辦人)好評推薦 (姓名排列依筆劃順序)

◎我們都曾為旅人,或許都曾在旅程中過於追尋意義,而失去旅行的價值。透過金英夏這次散文作品,體會到年屆知命的他,對於流浪與遊者的哲學思維,如何從中獲得身處異地的歸屬。――林聖甯(《閱讀探戈:書富比鑑賞會》創辦人)

◎閱讀金英夏書寫關於旅行,像深入一門旅行的藝術,在他展演的闡述之中,讀者也重新思索了一回自身旅行的意義。――張維中(旅日作家)

◎或許很多人是為了「逃離日常」而旅行,卻讓人進入另一個日常。即使在家鄉最不凡的英雄,在旅程中也不得不暫時忘了自己是誰,徹底變成陌生的無名小卒眼中的另一個無名小卒,讓我們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渺小,但渺小中會綻放著小小的光亮,無論如何受苦,痛苦的岩壁上都會綻放出快樂的小花。
永遠生活在當下、在路上的「旅人」,或許才是我們真正的名字。――褚士瑩(公益旅行家/作家)

◎這是一本獨特的旅行之書,不是遊記、也非指南,很大一部分的構成是在思考旅行。……這些記憶與拆解旅行可能的文字,或許如書名般,於人生是「沒用」的,所有的藝術可能都是如此。但是人生本就存有許多感受,雖然無用,卻偉大。――蔣亞妮(散文家)

◎我很愛旅行。我很會出事。我很會旅行時出事。
但我發現,金英夏比我還多事,比我還會出事,而且是大事。
但跟我一樣,也會沒事,並留下故事。
這書我讀來興味盎然,彷彿我也跟著去了旅行,而且,驚濤駭浪,大山大海,大出意外,更大心。――盧建彰(廣告導演)

◎因Covid-19疫情全球封閉的這期間,我們雖無法自由轉換空間而停下腳步,但閱讀這本書來趟清滌心靈之旅,再次思考下次出發的理由,相信能再自由出門時,回頭來看這段日子也會是一趟難忘的人生旅行。――蘑菇(羅PD台灣後援會「羅羅食堂」創辦人)

金英夏(김영하)

1968年11月11日生,是韓國進軍國際文壇的先鋒作家,不少作品已經在美國、法國、日本、德國、義大利、荷蘭、土耳其等十餘個國家翻譯出版。

他畢業於延世大學企業管理系,1995年在季刊《批評》上發表〈關於鏡子的冥想〉,登上文壇。同年八月,金英夏以長篇小說《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與趙京蘭(《烤麵包的時間》)同獲第一屆文學村新人作家獎,受到文壇和讀者的廣泛關注。1998年,《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在法國翻譯出版,隨後又推出了德語版,1999年,金英夏憑藉短篇小說〈你的樹木〉獲得著名的現代文學獎(第44屆)。

2004年,韓國文壇刮起了強勁的「金英夏旋風」。他以短篇小說〈哥哥回來了〉、〈珍寶船〉及長篇小說《黑色花》在一年內勇奪黃順元文學獎、怡山文學獎,以及韓國三大文學獎之一的東仁文學獎。一年之內集三個著名文學獎項於一身,不僅成為年度文壇的一道亮麗風景,也是韓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罕見傳奇。

金英夏給人的印象帶有特立獨行的感覺,他不畏世俗眼光,曾戴著耳環領取文學獎,原本學商的他,後來卻在韓國國立藝術大學教寫作,也寫影評、客串電影、主持廣播節目等等,以電影《腦海中的橡皮擦》獲得「大鐘獎」最佳改編劇本獎,2017、2018年還擔任韓國tvN電視台《懂也沒用的神秘雜學詞典》共同主持人。他不只擅長運用媒體推廣文學,也關懷社會議題,並且勇於發聲。

他擅長描寫都市生活的冷冽、無奈,現代人的黑暗面是他關注的主題,性愛與死亡更是他直接大膽的著力點。評論家將他比喻為「韓國的卡夫卡」,足見他的作品為讀者帶來的省思與衝擊,有其重要的代表性。

著有長篇小說《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1996)、《阿郎,為什麼》(2001)、《黑色花》(2003)、《光之帝國》(2006)、《猜謎秀》(2007)、《殺人者的記憶法》(2013)、《告別》(2022),短篇小說集有《傳呼》(1997)、《夾進電梯裡的那個男人怎麼樣了》(1999)、《哥哥回來了》(2007)、《無論發生什麼事》(2010)、《只有兩個人》(2017),譯作有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等。

已經出版
【長篇小說】
《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殺人者的記憶法》、《光之帝國》、《猜謎秀》、《黑色花》、《我聽見你的聲音》、《告別》
【短篇小說集】
《只有兩個人》
【散文】
《見》、《言》、《讀》

胡椒筒| hoochootong

專職譯者,帶著「為什麼韓劇那麼紅,韓國小說卻沒人看」的好奇心,闖進翻譯的世界。譯有《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那些美好的人啊》、《蟋蟀之歌:韓國王牌主播孫石熙唯一親筆自述》、《信號Signal:原著劇本》、《您已登入N號房:韓國史上最大宗數位性暴力犯罪吹哨者「追蹤團火花」直擊實錄》、《最後一個人:韓國第一部以「慰安婦」受害者證言為藍本的小說》、《朴贊郁的蒙太奇:韓國電影大師朴贊郁首部親筆著作》等。

●作品賜教:hoochootong@gmail.com ●Instagram @hoochootong.translator

懂也沒用的神祕旅行:小說家金英夏旅行的理由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