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every visibly Autistic person you meet, there are countless “masked” Autistic people who pass as neurotypical. Masking is a common coping mechanism in which Autistic people hide their identifiably Autistic traits in order to fit in with societal norms, adopting a superficial personality at the expense of their mental health. This can include suppressing harmless stims, papering over communication challenges by presenting as unassuming and mild-mannered, and forcing themselves into situations that cause severe anxiety, all so they aren’t seen as needy or “odd.”
In Unmasking Autism, Dr. Devon Price shares his personal experience with masking and blends history,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prescriptions, and personal profiles to tell a story of neurodivergence that has thus far been dominated by those on the outside looking in. For Dr. Price and many others, Autism is a deep source of uniqueness and beauty. Unfortunately, living in a neurotypical world means it can also be a source of incredible alienation and pain. Most masked Autistic individuals struggle for decades before discovering who they truly are. They are also more likely to be marginalized in terms of race, gender, sexual orientation, class, and other factors,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ir suffering and invisibility. Dr. Price lays the groundwork for unmasking and offers exercises that encourage self-expression, including:
• Celebrating special interests
• Cultivating Autistic relationships
• Reframing Autistic stereotypes
• And rediscovering your values
It’s time to honor the needs, diversity, and unique strengths of Autistic people so that they no longer have to mask—and it’s time for greater public acceptance and accommodation of difference. In embracing neurodiversity, we can all reap the rewards of nonconformity and learn to live authentically, Autistic and neurotypical people alike.
自閉症,是大腦神經多樣性的一種展現,揭示的是人類的差異,而非缺陷。
然而,在非自閉症者所建構的社會中,
不符主流標準的人不得不「戴上面具」,偽裝成「正常人」。
大眾對自閉症有哪些印象?很難同理他人,活在自己的世界?不會察言觀色,無法理解言外之意?遇到自己在意的事情就難以妥協、不善變通、一直重複某些動作、興趣狹隘而狂熱,或許還有高智商?
這些描述具有某種程度的真實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都是透過非自閉症者的視角去觀看,帶有單方面的價值判斷,而結論往往是這些行為需要「改變」。
然而,自閉症其實是大腦神經多樣性的一種呈現方式。
神經多樣性的模式挑戰了過往對「正常」和「異常」的傳統觀念。自閉症譜系障礙並不是疾病,而是另一種思考、看待和處理訊息的方式。障礙二字真正彰顯的是:自閉症者的思考和行為模式並不符合非自閉症者(在此泛稱為「普通人」)所建構的社會要求,像是溫暖、合群、懂事、笑臉迎人……等等。
◤什麼是「蒙面」?◢
為了順利融入這個對自己不太友善的社會,在兒童時期被診斷出自閉症的人,往往會步上早療之路,同時被貼上「特殊」的標籤;沒有接受診斷或症狀不夠典型、「嚴重」的自閉症者,則在日復一日的社會化過程中蒙面。這是常見的應對機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偽裝」,亦即掩蓋並壓抑自己的自閉症特徵、模仿普通人的感受與溝通模式。二是「補償」:藉由一些藉口或小技巧,在不被發現的狀態下滿足自己的需求。簡而言之,蒙面是後天習得的自我噤聲,也是對自己的過度矯正。
◤為何「蒙面」?◢
不只是自閉、亞斯,還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等,當這些具有神經多樣性的人缺乏自我認識的管道與資源,當他們被告知自己的特徵在他人眼裡代表了負面跡象,顯示出他們是不健全、異常,甚至危險的,他們只能訓練自己偽裝出神經典型者的臉孔。但戴上面具並無法幫他們真正變成另一種人。他們為了生存而犧牲了真實自我,比一般人犧牲得更多,得到的回報卻更少。
◤「蒙面」的後果◢
為了躲避無盡的社會威脅及審查而蒙面,會導致長期心理健康不佳,更普遍的是不斷否定自己的情緒,直到無法辨識自己的感受。其中一種後果是自閉症倦怠,當事人的技能會開始下降,對壓力的耐受力也大幅降低。此外還包括注意力缺損、焦慮症、憂鬱症、躁鬱症和強迫症等精神症狀,也有些個案因為長期討好他人,變得容易受到操縱與虐待。成年後,許多自閉症者更容易用酗酒、藥物濫用、過度運動、飲食失調、情感依賴等來安撫自己,甚至加入邪教。
◤面具有可能卸下嗎?◢
卸下面具的第一步是重新思考外部所打造的敘事。第二步是打破外界對自閉症的刻板印象,重新建構,把所謂「有問題」的特徵重新描述為正面的特徵,因為許多自閉症者在兒時最有破壞性的行為其實正是他們獨立與意志的象徵。第三步是思考自閉症為生活帶來什麼樣有意義的事,即使這些意義在一般人眼中並沒有什麼。自閉症無法「治癒」,但面具可以卸下,因為自閉症可以是存在的核心,也是他們成為精采的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本書作者戴文‧普萊斯是社會心理學家、成人自閉症者,也是跨性別者。在本書中,他分享了自己及許多自閉症者的心路歷程、從小到大的蒙面經歷,以及自閉光譜與性別、種族、文化等因素的交織下,身處不同階級位置的個體在尋找認同之路時發展出哪些特殊的應對策略。這些經歷有些高度重疊,有些又截然不同。本書不僅是為了自閉光譜內的每個人所寫,也是為了渴望理解神經多樣性的美好與複雜的每一個人所寫。當我們站在全然不同的立足點去感知世界,無論是身在自閉光譜上的人,還是非自閉症者,都能從這本書獲得不同於過往的嶄新視角,與周圍的人建立更深的連結。
在心理疾病醫療化的模式下,如今,人們只要正在經歷特別難熬的時期,好比憂鬱,就可能被視為缺陷或異常。有鑑於此,神經典型性更像是一種壓迫性的文化標準。事實上,沒有人能一直符合這些標準,正如父權結構會同時傷害異性戀和非異性戀,神經典型性也同樣會傷人。無論我們的心理健康是好是壞,都時時刻刻受到僵化的標準所箝制。一直以來,生物醫學都是自閉症研究的正統模式,而自閉症譜系障礙被視為腦功能缺陷。精神醫學在自閉光譜的議題上仍在演進中,神經多樣性模式提供了自閉症研究另一種取徑,促進更多討論。本書如同打開新的可能,讓醫學模型與神經多樣性模式或許更能互為輔助,「障礙」和「差異」不再是二分法。
各界專家學者一致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李佳燕‧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家庭醫師
花媽卓惠珠‧台灣亞斯教母
馬大元‧精神科醫師、YouTuber、公視節目主持人
張廷碩‧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
陳伯偉‧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陳豐偉‧《我與世界格格不入》作者
曾凡慈‧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番紅花‧作家
黃哲斌‧天下雜誌編輯顧問
賴孟泉‧多倫多成癮與精神健康中心精神科醫師、多倫多大學精神醫學系及心理學系副教授
各界好評
◆「閱讀這本書的感覺就像回到了家──我之前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偽裝了多少。這是一本非凡的書,我知道自己會一讀再讀。」──卡蜜拉‧彭,《人類使用說明書:關於生活與人際難題,科學教我們的事》作者
◆「《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是一部深刻個人化又學術性強的著作,探討了自閉症者(以及所有人)在蒙面生活中所遭受的傷害,以及如何透過去偽裝來創造自我主導且真實的生活。本書從感官與社會認知的角度,在自閉症經驗方面提供了獨特而具啟發性的視角。本書也為神經多樣者提供了實用的指導與練習,幫助他們學會接納自己,徹底改變生活,同時詳細描述了社會需要進行哪些改變以真正落實對神經多樣性的尊重。這是一部卓越的作品,將成為神經多樣性運動的前鋒。」——巴里‧M‧普里贊特博士,布朗大學訪問學者,《獨特的人類:不同的自閉症視角》作者
◆「普萊斯博士以親切且富有同理心的筆觸寫作,鼓勵讀者接受對自我的全新理解。本書對於那些隱藏自我的成年人自閉症者,特別是來自系統性弱勢背景的人,具有極大的幫助潛力,是大多數圖書館館藏中不可或缺的一本佳作。」——《圖書館期刊》(星級評論)
——中文簡介摘自大家出版《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