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nthralling locked-room murder mystery inspired by Golden Age Crime Fiction, Death and the Conjuror is the critically acclaimed debut novel by Tom Mead.
1936, London. A celebrity psychiatrist is discovered dead in his locked study. There seems to be no way a killer could have escaped unseen. There are no clues, no witnesses, and no evidence of the murder weapon.
Puzzled, Inspector Flint of Scotland Yard calls on retired stage magician turned part-time sleuth Joseph Spector. Spector has a knack for explaining the inexplicable, but even he finds more to this mystery than meets the eye.
As Spector and the Inspector interview the colourful cast of suspects, they uncover no shortage of dark secrets... or motives for murder. And when a second impossible death occurs, they realise the cuplrit will not cease in their deadly mission unless they are caught.
Readers love Death and the Conjuror: one of the Mysteries of the Year for both Publishers Weekly and the Guardian.
'Pure escapism and an excellent puzzle, ingeniously expounded' The Times
'Splendidly tricksy' Guardian
'An intricate "impossible" crime that completely fooled me' Peter Lovesey
'A real treat for mystery fans' Ragnar Jónasson
'A beautiful, dark, atmospheric story' Victoria Dowd
歐美密室推理文藝復興!
機關詭計X魔術手法X不可能犯罪
綾辻行人激賞好評:「由熱愛古典推理的英國新銳作者帶來的絕妙贈禮。」
紙本書特裝設計──「解謎篇」機密袋封
請接下作者的解謎挑戰,務必跟著故事線索推理到最後,再拆開謎底章節的封緘
冬陽(原生電子推理雜誌《PUZZLE》主編)、杜鵑窩人(資深推理迷)、臥斧(文字工作者)、冒業(科幻及推理小說家、評論家)、黃羅(推理評論家)、薛西斯(小說家)、藍霄(推理小說耽讀者)──同聲推薦
*《出版人週刊》年度十大最佳推理小說
*《衛報》2023 年最佳犯罪與驚悚小說
*亞馬遜網路書店推理懸疑類選書
*約翰‧康納利、拉格納‧約拿森、彼得‧拉佛西……等推理名家同聲讚賞
└故事簡介┘
「一切的關鍵取決於幻術,問題只在於找出幻術到底是用在哪個地方。」
一九三六年,精神分析學家瑞斯博士和女兒莉迪亞從維也納移居倫敦,在家中定期約診三名病人:噩夢連連的提琴手、當紅舞臺劇女演員、保持神祕形象的暢銷小說家。某夜,一位不知名的病人約診結束後,博士竟在書房桌前遭人割喉慘死。房門是鎖上的,雖然有落地窗連通庭院,但周圍的泥地在雨天不見任何腳印,代表案發後便沒有人進出,儼然是一樁密室謀殺案。
負責本案的警探弗林百思不得其解,於是請來一位出人意料的幫手──退休魔術師約瑟夫‧史貝特。表演魔術需要對環境與人都有入微的觀察力,史貝特如今將這身本領改用在解讀人類行為上,成為獨具洞見的偵探。
弗林與史貝特一一查問博士診治過的病人,以及家中的女兒和管家;在那個社會上還對精神疾病諱莫如深的年代,他們似乎各自都有動機,想要除掉這位以驚世駭俗方式詮釋人們思想與意識的精神分析學者。更詭異的是,他往昔發表的病例研究中,竟也曾有一位受妄想症所苦的病人在診療期間不幸死亡,死狀就與如今的博士一模一樣。
三名病人的嫌疑尚未排除時,他們周遭也接連發生了案外案:女演員被控竊取劇院導演收藏的名畫,小說家遭人跟蹤,提琴手住的公寓則有門僮命喪電梯內。這些風波是連續犯罪,或是誤導密室謀殺案調查方向的煙霧彈?殺害瑞斯博士的凶手究竟想要隱瞞什麼、又或奪取什麼?又是如何像魔術般不留痕跡離開封閉的殺人現場……?
└佳評讚譽┘
冬陽(原生電子推理雜誌《PUZZLE》主編):
「現代新銳作家挑戰古典密室詭計,消失的訪客與凶器、離奇的死狀與空間,蘇格蘭場警探求助退役魔術師參與辦案,這肯定是要讓本格推理迷熱血沸騰的安排啊!湯姆.米德還設計了更多小彩蛋,約翰.狄克森.卡爾、阿嘉莎.克莉絲蒂等大師巨匠之名不時出現,就連密室經典作《三口棺材》都被悉心引用!各位讀者請擦亮且睜大您的雙眼,事先暖機並全力動員您的灰色腦細胞,能讓日本推理名家綾辻行人激賞、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鑽石匕首獎得主彼得.拉佛西盛讚、《出版人週刊》選入年度十大推理的作品,絕不能錯過!(能讓我在推薦短文中用上三個驚嘆號的作品,真的不多見啊)」
冒業(科幻及推理小說家、評論家):
「在歐美近年『黃金時代風格偵探小說』復興運動的參與者當中,湯姆.米德絕對是將它的精神貫徹得最徹底的新銳作家之一。《死亡與奇術師》帶領我們重臨一九三六年的倫敦,經歷神秘的夜訪者與三重密室殺人事件,還有『向讀者的挑戰書』。退休魔術師偵探約瑟夫.史貝克更以約翰.狄克森.卡爾在前一年發表的《三口棺材》作為破案手冊,提出全新版本的『密室講義』。無論推理謎解還是復古致敬都誠意滿滿。」
黃羅(推理評論家):
「一九三六年、倫敦、慘死、房門上鎖、泥地不見腳印、探長、魔術師……在書中看到這些元素或符碼時,幾乎可以斷定這就是古典黃金時期的密室推理小說。然而有趣的是,《死亡與奇術師》並非二十世紀的產物,卻是一部問世於二十一世紀的新銳作品,它究竟是復刻版,還是以現代觀點重新詮釋的謀殺技藝?欲知真相,請務必詳讀本書。」
薛西斯(小說家):
「魔術最有魅力之處,正在於它並非魔法--這與推理小說的本質是一致的。成功密室殺人的關鍵,絕不在作家想出超越人智的終極詭計,而在他那能將觀眾牢牢玩弄於股掌之間的舞台表演魅力!魔術師打一個響指,拋一個媚眼,都可能帶有邪惡目的。小心了,本作正是這樣愉快的欺瞞之作,紮實的邏輯推演、經典的錯覺遊戲,再加上眼花撩亂的魔術表演與心理分析。在我們看了那麼多警官腳踏實地抓連環殺手的故事之後,是時候來點純粹的邏輯緝凶了!」
藍霄(推理小說耽讀者):
「古典推理迷會喜歡的謎局。作者以細膩筆觸勾勒1930年代倫敦的詭譎氛圍,
將魔術與密室殺人兩項本就吸引人的懸疑要素,把故事謎團層層遞進,讓人仿佛置身於約翰‧迪克森‧卡爾筆下的經典推理世界。
對喜愛黃金時期本格推理的讀者而言,是過癮的閱讀歷程。」
彼得‧拉佛西(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鑽石匕首獎得主):
這樁精密的「不可能犯罪」真是完全騙倒了我。湯姆‧米德在故布疑陣的這門藝術方面已然是一位大師。
馬丁‧愛德華茲(《莫特曼莊園》作者、英國推理作家俱樂部主席):
機智的懸疑故事,既可喜地致敬了黃金時期的偵探小說,也編織了一個富娛樂性的「不可能犯罪」謎團──古典推理迷還復何求?
拉格納‧約拿森(《冰島暗湧》作者):
對於推理迷而言著實是一場豪華饗宴。
約翰‧康納利(《失物之書》作者):
關於謀殺與魔術的精采故事,以令人大開眼界的方式探索了歷久不衰的密室謀殺情節。
《紐約時報》:
一部筆鋒銳利的復古故事,登場角色令人印象深刻。
《衛報》:
巧妙而迷人的一部娛樂作品,充滿祕密、煙霧彈和魔術手法。
——中文簡介摘自臉譜出版《死亡與奇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