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教學者
自學&親子

正常由誰定義?:撕下不正常標籤,走向包容神經多樣性的未來

正常由誰定義?:撕下不正常標籤,走向包容神經多樣性的未來

$332
省88元
$420

ISBN:9786267596937
譯者:聞翊均
出版社:方舟-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25/07/03
尺寸:230x170x16mm

庫存=0
運送方式:

下單後立即採購,需5-7個工作天。

★知名書評網站BookAuthority選為2024年「最適合殘疾人士閱讀的書籍」
★《富比世》雜誌盛讚:出色無比!
★牛津大學神經多樣性研究中心讚賞作者致力於理解「神經非典型發展」
 
深入洞察「正常心智的發明史」,看看「正常」的背後潛藏哪些權力結構,影響了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
 
被霸凌的親身經驗,讓作者反思少數者遭受的壓迫
作者生於父親酗酒、母親離家的貧困家庭,在學校遭受霸凌,罹患飲食失調,甚至一度想自殺。他露宿街頭,靠著賣大麻維生。進入寄養家庭後,他一邊研究哲學,一邊在工廠值夜班,並拿到自閉症診斷證明。他發現自己的創傷和心理疾病不只源自貧困和父母的忽視,也源自這個打從結構就歧視障礙人士的世界。「正常」被當成壓迫異己的一種工具,針對自閉症、同性戀、憂鬱症、精神疾病等少數者,進行隔離、矯正、排除和汙名化。
 
把人分為正常跟不正常,原來跟資本主義有關
資本主義這種經濟體系強調競爭力與勞工生產力,使得人類被重新定義為機器,接著,「正常基準」的概念出現了,人們利用這個概念重新想像健康和能力的本質,創造了壓迫少數者的「常態帝國」。
 
不正常,或許根本不是件壞事
神經多樣性的概念,認為「正常大腦」和「神經典型」不應該被視為理想狀態,應該以看待生物多樣性的觀點看待心智運作。1990年代起展開的「神經多樣性運動」,希望能結束對神經多樣性價值的壓迫,推動神經多樣性發展。
 
消除偏見和歧視,看見多樣性的美麗
透過作者的角度,宏觀地回顧歷史各種思潮的背景脈絡,像是與基準常態密切相關的種族主義、男性威權主義與資本主義邏輯,瞭解神經多樣性運動為何出現、神經多樣性解放需要的集體意識,以及通往多元共融美好未來的路徑。
 
本書特色:
1. 深度探討資本主義崛起如何創造「常態帝國」:常態帝國包括物質關係、科學研究計畫、官僚體系等,這種帝國式的框架突顯了神經多樣性壓迫、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之間的關聯。
2 .帶你看見「正常」背後充滿殘忍殺戮的歷史:統計學家高爾頓提出的優生學理論,對歐美的政治文化產生巨大影響。在美國,有智能障礙的黑人女性被強制節育。在德國,納粹引用高爾頓的理論,合理化對於心理疾患與智力障礙的孩子與成人所做的分級、評估與絕育,以及大量謀殺猶太人!
3. 首次以馬克思主義角度分析神經多樣性的歷史:馬克思對人類發展的觀點是開放多元的,他認為世上有各種不同、有價值的發展方式,不應把全面發展或完美發展的特定願景強加在任何人身上。
4. 利用神經多樣性的理論和行動,達到集體解放:作者指出,我們應該質疑生物醫學與心理學的立論,及這些意識形態的功能,但不要否認精神疾病與障礙確實存在的事實,唯有這麼做,才能建構出對於疾病與障礙的新認知方法,同時反抗優生學意識形態與壓迫,走向多元共融的未來。

羅伯特.查普曼(Robert Chapman)
 
神經多樣性哲學家。
 
寫作主題包括神經多樣性理論、瘋狂與無行為能力。曾任教於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布里斯托大學(Bristol University),目前在杜倫大學擔任「批判神經多樣性研究」(Critical Neurodiversity Study)助理教授。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和《批判神經多樣性》(Critical Neurodiversity)這兩個網站發表文章。

聞翊均
 
臺南人,熱愛文字、動物、電影、紙本書籍。現為自由譯者,擅長文學、運動健身、科普翻譯。翻譯過《黑色優勢》、《價格烽火效應》、《亞馬遜貝佐斯的外星人思維法》、《檯面下我是這樣投資》、《我只押成長股》等作品。

正常由誰定義?:撕下不正常標籤,走向包容神經多樣性的未來

$332
省88元
$420
瀏覽紀錄
瀏覽紀錄